二、浑划

2020-02-26 可可诗词网-朱自清文学批评讲义 https://www.kekeshici.com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老子》)这“浑成”之物就是“道”,为宇宙之根本,也就是自然。

《庄子》里讲“混沌”,是就整个而言。

“刻画”,本来是说以刀刻画。它与“浑成”是相对的。“刻画”就要分出界线来,而“浑成”则是“整个”的。“混沌”也是“整个”的。

把“刻画”的意念应用到文学上,大概始于文学重描写以后。

《文赋》:“赋体物而浏亮。”所谓“体物”,就是要注意物之性状。以前的诗重整个情感,只是轮廓,是概括的。但有了赋,则不同,赋是要描写的。

诗后来也受到赋影响。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何皎皎”,两句是叙述、赞叹(月光)而非描写;可是陆机《拟古》诗:“方辉竟户入,圆影隙中来”,却把月光分析起来,说从门进来者方,从窗进来者圆。这就是体物,即后来所谓“巧似”。

五言诗自张协起,始重巧似。《文选》收张协《杂诗》四首,最后一首就描写久雨。后来如谢灵运等,都重巧似。

“巧似”就是描写。

另一方面,又有“详切”,是说叙事,写实。宋人说陶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陈师道)。“切”就是说写实,“详”就是说写得详细。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述事情则指而可想。”亦言其详切。

“巧似”与“详切”均属于刻画。

杜工部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老成”,就是说整首诗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无斧凿痕迹,所谓一气呵成,天衣无缝。这“老成”与“浑成”不一样。“老成”是可以有“巧似”与“详切”的,但却是完整无缝的艺术品。这是唐时诗发达到高峰才有的意念。

从“浑成”、“刻画”而“老成”,代表诗之进步。

《文心·明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这也是“巧似”。南朝诗重“巧似”,而文章也受到影响,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但诗中表现更多一点。

过重“巧似”,则有毛病。如鲍照“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其毛病在“不避危仄”。“危仄”就是说太偏,太过分,重描写而太过。在写情的地方不能与描写处相称。“险”就是拼命用力引起人注意,刺激人。

“详切”过分,亦有人不以为然。如白居易《长恨歌》,宋刘克庄就反对之,说:“尺尺寸寸,惟恐失之。”刘以为只要轮廓地发挥,把情表出就够了。过于“详切”就不经济。中国自来诗重简。

苏东坡说,诗要得清美,就要学鲍谢(美,就是要得一种具体的感觉;清,就是自然。写具体风景,要学鲍谢二人)。如要浑成,则要学陶渊明。这就似乎与陈后山意思不同。陈以为切于事情是好的,但不文。然而,陶虽重详细描写,但其详细是适当的,故苏把他举出来,以与鲍照、谢客相对。不过,和唐宋诗比起来,陶诗是浑成的。

“刻露”就不含蓄,是不好的,刻之则不免露。但是,如韩《南山诗》,虽刻露而痛快,宋人仍以为佳。

“尖新”就是把小的地方露出来。

“尖”、“露”都是不好的,因为使读者不能参加想像,无创作。但如“露”而尽,把一切可能都说到,则又不同。因为可使读者觉自己渺小而作者伟大。但“尖”则不好,范围既小,又不含蓄。

“浑成”,一方面指轮廓,一方面指自然。

有人说,自“浑成”而“刻画”,就是进展。但又有不喜刻画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