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切至

    比喻要切至,就要: (1)不沿袭 (2)不朦胧 黄侃《文心札记》解释“切至”说,要不沿袭,不朦胧。 《文心》说......

  • 四比

    (1)声貌 宋玉《高唐赋》说风吹树枝的声音曰:“纤条悲鸣,声似竽籁。”这是以乐器声比自然声音。 枚乘《菟......

  • 2.比体

    《文心雕龙》有专篇论及比喻,题目为《比兴》。这就表明,当时很重比喻。 《比兴》篇说,自来用比体的很多......

  • 理得义要

    (1)博约 (2)精核 比喻要与所比喻的理相合,而又要扼要。用典就是以古比今,用比喻亦以此喻彼。但天下事无二......

  • 才主学辅

    (1)才学相连 (2)博见就新 要有才,才能用典用得好。又,虽才大而书读得少,则知典少而不能用得好,是所谓“......

  • 援古证今

    (1)举事征义 (2)引辞明理 说到典故,总是容易想到以古的事与今者比,而古的事在事理情况上与今者相似。《明......

  • 1.事类

    类,似也。用比喻要使比者与所比者有相似的地方,故称比喻曰:事类。......

  • 二、沉思翰藻

    这四个字可代表魏晋以来至唐初,或竟至唐末的意念。 “沉思翰藻”,语出《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

  • 即书言道

    汉、宋诸人所以有上述毛病,是由于崇道贬文使然。 道可从文见,亦可从人见,从人之行为见道。 就书而论道,......

  • 文以见道

    曾国藩《与刘孟客书》提到这一点。清时,汉学家、宋学家都不在乎文字工不工。曾是古文家,又对汉学、宋学留......

  • 4.见道

    ......

  • 文用

    “妙”,就是精的地方;“物”,就是事理。苏东坡说,能以语文把握住事理之精妙处,就是辞达,也就是文,文......

  • 物之妙

    ......

  • 3.手口

    苏轼《答谢民师书》:“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

  • 有序

    “序”与音乐有关系。“有序”就是“有章”。 “有物”、“有序”皆出于《易传》。《易·家人象辞》(象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