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僧院》

2024-06-12 可可诗词网-古代禅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禅寂无尘地,焚香话所归。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禅僧所追求并且努力修持的是静与定,由静而入定。诗人来到僧院借宿,初步领略了佛门的清寂幽静,把内心的感受直写出来,闲雅雍容,平而无奇,却淡中见远。

首句 “禅寂无尘地”,也作“禅地无尘夜”,不管取哪一种文本,都离不开 “静” (禅寂、夜静) 和 “净” (无尘、超尘) 两个字,突出了僧院之夜和夜的僧院的特点,僧院本寂静,而入夜更见幽寂。诗人到此后,“焚香话所归”。焚香夜话,渲染了僧房的神秘、静穆氛围。“话”的是什么?是自己 “所归”的情况。僧房对诗人说是陌生的处所,为什么会有 “归”来的感觉。可能是尘世太纷攘、太喧嚣了,入院来,骤得清静,非常适意,产生了“宾至如归”的联想,下一个“归”字,禅门与俗世的差歧,对禅寂的适应与对世俗的不满甚至厌烦,自然而然地从中透露了出来。

中间两联描写僧院秋夜的幽静与清冷,刻画入微。“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幽栖在巢中的鸟儿在静夜的怀抱里似乎已入梦了,夜风袭袭,摇撼树冠,不但没有惊动幽鸟的梦,反而使鸟儿像在摇篮里一样,睡得更香甜,梦得更缥缈。这是写禅堂外,而禅堂内坐禅的僧人已经忘物忘我,完全入定了。萤火虫飞入禅堂,钻入坐禅的僧人的衣服里,僧人全无觉察,他们专心致志、由静而定,进入了“不动是如如”,即完全无妄(无妄念、无妄动)、常驻无变的境界。不是夜宿禅院,哪能见到此种情景,哪能领会此种细微境界,所以前人常常称赞这一联,下句尤其写得好。方回《瀛奎律髓》就说“此一句古今无之”。“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破月”,即缺月,这里应指下弦月 (如果是上弦月,夜深时早已落山),更深夜阑还斜挂在天半。秋夜高爽,银河显得特别高远,故称“高河”。夜深露气渐重,稀微的露水结在草树叶上,也结在人的眉发肌肤上,倍增清冷之感,夜凉如水,这水仿佛是从高处的银河上滴下来的。这一联对仗并不工稳,但写夜深人静时的凉爽之感是生动真切的。

随着夜阑更残,白天不久就要到来了。诗人享受了这凉爽的静夜,也喜爱上了这禅院的寂静无尘,欣羡了僧人的坐定坐忘,不但不希望白天到来,“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反而使自己讨厌白天。“日出而作”,白天和熙熙攘攘的活动联在一起。深心爱上了寂静,活动就违背自己的心愿,因而不愿白天到来,这就是诗人借宿僧院后的禅悟。诗中的禅味似淡而浓,曲曲道来,耐人寻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