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树《姊妹峰二首》
曹龙树《姊妹峰二首》
曹龙树
在庐山黄岩砦之阳,并峙云中,宛如美女。
翠黛云鬟绝世容,联肩秀立两芙蓉。
二乔都得英雄婿,不信名山老住侬。
云里七贤偏冷峭,江边五老太龙钟。
彭郎可嫁无媒说,待字年年姊妹峰。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由于李白的吟咏和黄岩、马尾两瀑布飞流直下,终古不绝的磅礴气势,使庐山香炉峰倍受世人的青睐。就在香庐峰的西南,有两座较小但极其娟秀的山峰并峙着,它们一般高低,又都纤细匀整,称之为姊妹峰实在是恰当不过的了。
从黄岩寺故址俯视,如两位少女携手同行,姗姗而来; 而从归宗寺道上仰望,又象两位仙女结伴而归,正欲飘然飞去。
诗人由峰的形象和名称产生种种美好的联想,而后幻峰为人,以第一人称表白其“内心”活动。于是这姊妹峰便兼有自然的和人世的双重属性,新奇浪漫而又可近可亲。
第一首以高傲的语气表现这两“姊妹”自怜自信的内心世界。首句自夸容貌绝世,“翠黛云鬟”是妙龄女子的特征。翠黛,青黑色,原为画眉的颜料,此指代美丽的眉眼; 云鬟,泛指秀发。这些纯属套语,无非形容少女长得好看。不用细笔描摹,因为诗歌表现的重点不是形态而是心态。次句点题,“联肩秀立两芙蓉”,是姊妹峰形象的再现。“联肩”谓两者高度相当。“芙蓉”即荷花。芙蓉“秀立”,表现的是鲜丽而柔婉的女性美。因为喻体(芙蓉) 的形象人所共知,主体 (姊妹峰) 的容貌和身资秀美动人就不言可喻了。其间“秀立”的“秀”字是点晴的笔墨。这一带峰峦统称为“秀峰”,因为“秀”是它们共有的特色,而姊妹峰又是其中的秀而又秀者。“秀立”云云,化静为动,把“芙蓉”亦即并峙双峰的风姿容貌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第三句开头的“二乔”紧承第二句末尾的“两芙蓉”,进一步化物为人,以便抒发其隐秘的内心活动。二乔,即大乔,小乔两姊妹,她们是三国时期名闻遐迩的美人。大乔嫁给了东吴君主孙策,小乔嫁给了东吴名将周瑜。“英雄婿”指的就是孙、周二人。秀峰中的这对姊妹都处于待字之年,又都具有绝世姿容,既然二乔能被英雄人物迎娶,“我们”又怎么会长期滞留在这名山之中做老处女呢?
然而红颜偏多薄命,遭逢的尽是不中意不般配者。那耸身于云霄的七贤峰尽管高大雄伟,却过于冷漠严峻,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 而迤逦于江边的五老峰,佝偻着身腰,显得老态龙钟,全然和“我们”不相称。只有彭郎差可匹配,又苦无媒人说合,终于不能结成秦晋,因此待字年年,却未能出嫁。姊妹俩形影相吊,一直立在这里,成了终古不变的山峰。“彭郎”句本于苏轼诗句“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小姑”是“小孤” (山名,在长江中,靠近安徽宿松江岸) 谐音;“彭郎”是“澎浪” (矶名,在长江南岸,离庐山较近) 的谐音。苏轼的诗写得诙谐生动,富于想象,把人的某种生活规律和情趣移之于自然,使人与自然相互贴近,相互交流,这是一种审美投资、也是一种审美享受。曹龙树这两首诗的构思和表达显然受到苏轼的启发,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其一是具有悲剧色彩: 姊妹峰始以容颜绝世自命,又高傲又乐观,后来高不成、低不就,终于嫁不出去,岂不可悲可叹! 而苏轼的诗是以揶揄的语气来说“小姑”与“彭郎”故事的,纯属喜剧性质。其二是它全然用拟人法写姊妹峰以及它周围的七贤峰、五老峰和澎浪矶。把物性变成人性之外,还把物所没有的属性诸如七情六欲也移植到物的身上,这样物就纯然成为人。如此写物的大概只有寓言,诗歌中非常少见。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十二句中前八句都从正面写长江景物,包括大孤山和小孤山,只是后四句改用拟人手法:“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融民间故事 (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入诗,不象这两首诗凭空想象,在峰名上做文章,生出许多枝节来。当然,类似的先例还是有的,象唐人李白的《望夫山》、象宋人梅尧臣的《望夫石》,都是化山石为人、为怨妇,来加以表达的。不过,或者情节单纯,或者拟人不完全、不充分,和这两首不尽相同。
-
范成大《峨眉山行记》
[2019-06-22]
-
敖英《峨眉山记》
[2019-06-22]
-
和瑛《巩宁城望博克达山》
[2019-06-22]
-
和瑛《度海都河冰桥》
[2019-06-22]
-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