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崂山》
丘处机《崂山》
丘处机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玉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崂山,旧称劳山、牢山,亦名辅唐山。它濒临黄海,山海相连,险峻神奇,千姿百态,皆成奇观。《齐书》记载:“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许多帝王将相都亲登崂山,现仍有“波海参天——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的丈余石刻。李白曾到这里来求仙访道,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赞美诗句。崂山主峰名为巨峰,欲称崂顶,高峻挺拔,海山相连,水气岚光,变幻无穷,形成灵秀幽清、雄奇壮阔的独特自然景色。自古及今,这里是人们心目中的仙都。
丘处机堪称道教大师,自然熟悉这座被誉为“神仙之府,灵异之宅”的神山,写出的诗自然也就与凡人不同。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元代登州栖霞 (今山东栖霞) 人。19岁即为道士,道教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曾被成吉思汗赐官名长春,称长春真人,而崂山则被称为道教创立的开始:“吴王夫差尝登劳山,遇神人授以灵宝度人经。”丘处机咏崂山的诗还有,如“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峰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不得高名贯九州”,道出了崂山过去之所以不如其他名山著称于世的缘由。可见诗人对崂山之熟悉与偏爱。
全诗四句,将崂山不可枚举的景色概括为一幅奇险壮美的立体画面。“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卓荦意即超绝,挺拔。第一句便先以“卓荦”起首,总括了崂山的特质与其处所: 超绝特立、挺拔显现的仙山,突兀而起,耸立在大海的边沿。读者的眼前旋即对崂山之奇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想象到一座雄峰从海平面拔地而起的壮观景象,山之高,山之显。山之奇已不言而喻。第二句则写出了崂山的又一特征: 霏微灵秀。在迷迷茫茫、隐隐约约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灵秀之气。我国的诸多名山多在内陆,山与海首尾相衔的景色实不多见。而崂山则正是呈现出这种奇观。有碧波荡漾的大海作衬,受大海朦朦胧胧氛围之笼罩,高矗入云的崂山在人们遥远的视野中,真恰似海市蜃楼中的仙山神水,自然有一种虚无缥渺之感。充满一股灵秀之气,俨然轻浮海上,置身天街。难怪崂山早在二千年前就为人们倾心注目,当作一个神秘而又不可及的所在。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到崂山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唐玄宗也曾派工旻、李华周进山炼药,并将崂山改称为辅唐山。
“群峰削玉几千仞? 乱石穿空一万株”。写完崂山的概貌,并引出它奇异的景色后,作者又着笔墨,继续描摹崂山奇景: 拔起的群峰如同玉石削就,抬头远望众山,如入云霄,谁人能说出它们有多高? 大概有几千仞吧! 山石陡峭如壁,直指天际,如同挺拔的参天树,谁人又能知晓它们有多少座!大概有几万座吧! 群峰之奇、山石之众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崂山以险、奇与神秘而著称于世,其奇丽景色不亚于五岳。作者正抓住了这些特征,为读者书就了一个别具风格的活脱脱的崂山形象。诗中,作者描述崂山景色使用的比喻,形象而逼真,贴切而恰当。如“鳌山”比崂山,使人想到,崂山如同一座立于海中巨鳌背上的仙山,从海平面陡然而起,直插云霄;“天衢”把崂顶奇景置入天上街市,使人们在赞叹崂山高峻的同时,想到了它的神秘灵秀之气;“削玉”与“株”的使用,令人借助玉石与树木去想象群峰与山石的形态,收到了如临其景的效果。
通读全诗,怎能不叹服作者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力?
-
范成大《峨眉山行记》
[2019-06-22]
-
敖英《峨眉山记》
[2019-06-22]
-
和瑛《巩宁城望博克达山》
[2019-06-22]
-
和瑛《度海都河冰桥》
[2019-06-22]
-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