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彤云《石林并序》

2024-10-17 可可诗词网-名胜游记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何彤云《石林并序》

何彤云

陆凉道中有石,高下卓立,大者数十尺,小者丈许,弥望成林,疏密有致,奇观也。余往来过之,辄为流连,因成四韵。

入望忽森森,苍然石气深。

插天青玉笏,堕地碧瑶簪。

长讶镡千尺,低犹筍一寻。

不逢元镇画,狮子独名林。

海内外到云南旅游者,他们的首选目标,多是路南石林。因为它以其奇异的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而名驰中外。石林俗称李子箐,据《云南通志》载:“昔人冬夜见石上有李二株,结实鲜红,次早寻之不复见,俗呼李子箐。”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不足凭信。据科学鉴定,距今二亿七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 由于地壳的变化,经亿万年演变而成为陆地。原来在海底的石灰岩层经长期风化雨淋,溶解剥蚀,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奇异的石林景观。大石林有莲花峰、望峰亭、剑峰池等景点,还有石钟、石琴等许多天然奇观。小石林有各式各样的石屏、石柱和各种酷似人物鸟兽的形象,当地人民把这些形象和民间故事传说联系起来,称之为阿诗玛、母子偕游等等,更显得栩栩如生,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近年间又开发出新石林,占地约五千亩,气势磅礴,峭壁千寻,有如林海波涛,森严壁垒。人物鸟兽之形,玉宇琼楼之状,变化万千,宛若神话世界。

何彤云的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了石林的表面现象,但能抓住特征,由此一斑,可窥全豹。诗序文字简洁流畅,作者用广角镜头,摄取了石林的外景。“弥望成林,疏密有致”八个字,勾画出“奇观”的大致影像。“余往来过之,辄为流连”,也表达了人们对石林的共同审美感受。这短短的序文,实为诗的正文的补充,是构成全诗意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诗一开头就渲染了石林阴森寒冷的气氛,石林森森,石气苍然,把读者带进童话般的境界中。接着,作者用两联诗句,以新奇的想象和独特的比喻,描绘了石林的奇特景象: 有的像青玉笏,直插云天; 有的像妇女发上的碧玉簪,紧扣大地。有的像锋利的倚天宝剑,长逾千尺; 有的像破土而出的竹筍,高仅数尺。这也就是序文中说的“有石高下卓立,大者数十尺,小者丈许。”这是石林的真实写照。由于作者全用笏、簪、镡、筍等作比喻,使得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更富有妆饰性和想象性,更具有审美特性。何彤云的《石林》诗,用的是远镜头拍摄,诗中的“入望”,就是“一望收”的意思,也即是序文中说的“弥望”。所以,他对石林的描绘是外景投影,是整体构图,而不是对石林内部的分镜头特写。诗的最后二句,是对石林之美的总体概括:“不逢元镇画,狮子独名林”。元镇即元代著名画家倪瓒,苏州园林“狮子林”就是他设计的。诗人在这里只不过是以狮子林作比喻,目的在于竭力赞誉石林的天然之美,远远胜过狮子林的人工之美。

关于石林,历代文人墨客已写下了很多赞美诗。有一位名叫蒋元楷的知州,写了一首长达五十四行的《石林歌》。这首长诗对石林景观作了穷形尽相的描写。还有一位叫张端亮的学正先生,也仿效写了一首《石林歌》,可以与之比美。“嵾嵳突兀畴能补? 缥缈常飞云色五。万状离奇地底工,巨灵擘作芙蓉坞”。“或弛罔象走妖魑,或布金沙堆粹瑀。风嘘邃谷斗雷霆,雾匝虚崖葳豹虎。”这是从两首长诗中随便摘出几句,也可看出其夸张、想象的特色。如果说,这两首长诗是对石林的近距离特写,那么,何彤云的短诗则是对石林远距离拍摄的影像,是一幅粗线条的石林画。虽然,它勾画的只是石林的大致面貌,但却传神写照,表现出独具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