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2023-05-05 可可诗词网-尚书 https://www.kekeshici.com

【注释】

选自《尚书·无逸》。武王去世,周公摄政。武王之子成王年长后,周公还政于成王,告诫他不可贪图逸乐。史官记录下周公的诰词,是为《无逸》。

君子:指官长。

所:居官。郑玄注:“所,犹处也。君子处位为政,其无自逸豫也。”

其:副词,表祈使。

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无,通“毋”,不要、禁止的意思。逸,逸乐。指纵酒、淫乐、嬉游、田猎等娱乐活动。

稼穑:农事。种曰稼,收曰穑。稼穑连用,泛指农业生产。

乃:副词,而,而后。

小人:小民、老百姓。

依:通“隐”,痛苦、苦衷的意思。《经义述闻》:“依,隐也,谓知小人之隐也。《周语》勤恤民隐,韦注曰:隐,痛也。小人之隐,即上文稼穑之艰难,下文所谓小人之劳也。云隐者,犹今人言苦衷也。”

【赏析】

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曾经辅助武王剪灭商纣,建立周朝。武王灭商后两年病逝,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辅佐成王治理国家。成王年纪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又担心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政事,于是告诫他说: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意思是:人君在位,不可沉迷于逸乐,必须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然后处在逸乐的境地,才会知道老百姓的疾苦。

周公指出,人君不可沉迷于逸乐,必须先了解稼穑的艰难,知道小民的痛苦。周公把人民的痛苦与人君的逸乐联系起来,反映了周公治国的民本思想,和重农爱民的政策指向。

周公是儒家推崇备至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摄政期间,成王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霍叔阴谋陷害周公,诬蔑周公篡权。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来,成王明白了真相,非常后悔,于是迎回了周公。为此,成王的三个叔叔十分心虚害怕,便挟持原商纣王之子武庚公开叛乱。成王命周公征讨,铲平了叛乱。七年之后,周公建成周于洛邑,成周便成为周公辅佐成王走向兴盛的表征。成周时代的礼乐文化制度,传说也是周公一手制定的。

周公治理国家,兢兢业业,恭谨有加,常常“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礼于天下之士,失去人心。所以他谆谆告诫成王和大臣,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要求甚为殷切。

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认定周公是西周、东周两周文明的缔造者,对周公无限钦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