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中想象之重要性
古典诗词是浓缩的语言艺术, 它就像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 吟诵着, 美丽的画面在你眼前慢慢地呈现。别林斯基说:“在诗中,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想象作为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从发现到赋形, 从感性到构思, 从立意到完形, 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可以看出, 想象是诗人重要的创造力。读诗者, 又何其不是这样呢?诗的世界是一个超越了现世人生的虚幻的艺术世界。如果没有想象, 如何领略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带上想象的翅膀, 遨游在浩瀚的古诗词世界里。
诗词之美, 源于想象。古典诗词语言凝练, 往往短短几个字就能高度概括眼前的人或事物。“断竹。续竹, 飞土, 逐肉”, 砍伐竹子, 制作弹弓, 装上弹丸, 射击鸟兽作为食物。原始社会, 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 刀耕火种, 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生产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进。弹工出现以后, 既可以射鸟, 又可以射兽, 生产能力水平有所提高。这首简短, 质朴的远古民歌, 用精炼的语言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 表现了先民的智慧。利用想象, 短短八个字, 一番如此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在你眼前。
王维《鹿柴》云“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诗中有月, 岂有“月”字出现在诗中?深林之状, 空山之寂静, 月华之澄练笼罩在青苔之上, 诗歌中恬静清幽的境界皆是想象而来。是想象, 把你带到王维的世界里去了。朱自清说:“诗也许比别的文艺形式更依靠想象。所谓远, 所谓深, 所谓近, 所谓妙, 都是就想象的范围和程度而言。”有了想象, 诗中的人或事物都栩栩如生, 境界空灵, 溢美之词难于概括,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借助想象, 诗人即我, 走进诗中的世界。在古典诗词中, 意象是作为审美主体传达情感的媒介。意象叠加, 脑海加以想象, 便可以构成意境。一个个的意象, 营造出唯美的画面感。如果没有想象, 哪有画面呢?如“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蝉鸣和鸟叫, 怎使林静, 山幽?唯有假使自己置于山林中, 徘徊于山间小径, 蝉声, 鸟声包围着你, 宁静, 清幽之感便如清风徐来。想象自己就是诗中的人或事物, 走进诗中, 你已经遁入另外一番天地。想象是诗人从现实的生活跃入感性天地的最重要的催化剂。王维:《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中语言平淡朴实, 在这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之后, 却隐藏了诗人最自由的想象, 诗人就是雨中的山果, 灯下的草虫,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份子, 那么他的感受也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了。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都是在意境的召唤下的想象, 而非仅仅为了文辞的华美和寄意的深刻而想象。这种想象, 不仅是鉴赏诗词的一种手法, 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展现方式。
想象之精髓, 在于时空的延伸。中国古典诗人的想象是超越性的, 是回归自然的淡泊心态主宰的。中国传统诗学就是把人放在自然中去想象, 而不是坐在案前灯下苦思其道。诗歌终归是要表达情感的, 而诗人的情感很多时候由现实而发却又非描摹景物就能完整地表达的, 那就只能人为地构造一个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 想象就自然地发生了。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 奈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给我们描述了他向往而不可即的世界。诗人在现实中久不自由, 可是洒脱无拘的本性又让他心中充满苦楚。经过洞庭湖的时候, 空灵素净的山水让诗人忽发奇想, 从这湖光山水而上直到青天之上, 而我们也在诗人这豁达的想象中抵达了一个无限开阔自由的空间。中国的古典诗歌里尤其是山水诗里可以说处处充满了浪漫的、奇瑰的、潇洒的想象, 因为山水在诗人的笔下已不再是山水, 而是成为了诗人精神居住之所, 诗人灵魂停泊之地, 那山水花鸟, 烟雾雨雪都浸透了诗人最真实的生命, 这天机浩荡的大自然是诗人可靠的依赖, 诗人的想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其诗歌的一部分, 诗人的寄寓只有在想象的帮助下才能化为一个个饱满生动的文字, 把诗人一段生命的跃动物化在了上面, 也把对于生命的深刻体验留给了一个个阅读者, 使读者获得了永久的审美价值。
想象是认识, 想象是深度。想象不仅可以强化人的感情, 也可以加深人的理性;不仅可以扩展人的世界, 也可以深入到生命的本质。
因此, 古典诗词的鉴赏与想象是密不可分的。有了想象, 我们才能领略诗词的画面之美。有了想象, 我们才能走进诗词的世界里。有了想象, 我们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遨游在诗人的精神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