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碑
迄今发现最早刻到碑上的诗歌历来公认为“石鼓文”。
“石鼓文”是唐朝初年(公元7世纪初)发现的,出土的地 点是陕西省宝鸡市一个叫三峙原的地方。共10块鼓形石,每石 刻一首记述狩猎盛况的四言诗。书体为大篆。唐代韦应物认为 石鼓是周文王时代的,刻诗是在周宣王时。宋代人则认为是秦 代的遗物。学术界一直有争论。
诗词碑大兴于世是在唐代以后。
中国是诗歌大国,各类诗作汗牛充栋,从现存的诗词碑看, 凡镌刻在碑上的诗词都是好作品。
诗词碑的产生和出现大抵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先有 名胜古迹,而后有名人名作,当时或后世刻在碑上作为纪念,同 时也为景观增色。例如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著名的碑刻有唐代崔 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居易的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等;广西柳州 柳侯祠的《罗池庙亨神诗碑》;苏州寒山寺有唐代张继《枫桥 夜泊诗碑》;常熟有唐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碑》等。
第二种情况是立碑处与某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有关联,而 某人的诗词又与这人物或事件有关。这样,某处才有某碑,而某 碑才立在某处。例 如,安徽宿州有明代 著名谏臣杨继盛的 “绝命诗”碑;南京 有南宋文天祥的《金 陵驿诗碑》。那是文 天祥被俘后押解去 北京路过南京时在 羁留之处题写的诗, 等等。
李白留下的诗 歌约九百余篇,其中 《临终歌》算不上名 篇佳作,可是在当涂 县城东南青山西麓 李白墓前重建的李 白祠内,李白的《临 终歌诗碑》(图5— 1)却十分引人注 目。这是由于在长眠 之地刻立绝笔诗碑,最有纪念意义。全诗如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自比大鹏,翱翔于八方,由于力所不济从而跌落。好比 奋起长袖起舞,舞袖却挂在扶桑树上不能舒展,可是留下的宏 大才能仍将激荡万世。孔子当年曾经为被猎获的麒麟落泪;孔 子已死,今天谁能为大鹏从半空跌落而悲泣?
表现出诗人终其一生,壮志未酬,心有不甘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李白生前死后的遗憾还不仅如此。唐玄宗虽然赏识 他的文才,却并未授予正式官职,他本人也没有任何功名。直到 唐代宗初年(762—779年在位),诗人已死,这才追封左拾遗。 与李白有世交的范传正在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 序》中写道:他做当涂县令时,找到李白的旧墓,并采取了保护 措施。又用了三四年,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已经嫁给了当地 的农民。穿戴完全是农村妇女的样子,朴朴实实;只在问答之 间,还能隐约发现儒雅端庄的气质。她们说父亲(李白之子伯 禽)已于贞元八年(792年)病逝,未入仕途。有兄一人(伯禽之 子),出游12年,不知去向。由于生活困难,只好嫁给农夫,不 过求活命而已。又说李白葬处也不是生前的本意,三尺高的坟 头,日渐摧圮,她们也无能为力。
范传正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把李白迁葬于青山之阳,遂 了诗人的遗愿。为改善两个孙女的生活条件,范建议她们改嫁。 她们却说既嫁农夫,这是命,也是缘分。穷的时候嫁给他们,现 在又仗着权势(指得到县令大人的关照和帮助)改嫁士族,将 来死了也没脸见祖父,不忍心损伤祖父的名誉。
范很赞赏她们的态度,决定尊重她们的意愿,并给予最大 限度的照顾:免除她们家承担的徭役。
范传正为李白刻立的墓碑早已不存。可是历代凭吊和祭祀 李白的诗词碑刻仍不断出现。其中晚唐诗人杜荀鹤《经青山吊 李翰林》诗碑最为脍炙人口:
何谓先生死? 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意思是李白虽死犹生,尸骨不存而声名长在,仍如明月当 空,朗照千古。如果谁能把杜甫的墓也从湖南耒阳迁来,让他们 做永远唱和的邻居岂不更好!
唐代诗人中,作品有幸勒石铭碑者还有一人,即常建。按说 常建存诗并不多,只有五十余篇,可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在 唐人五言律诗中却堪称翘楚,几乎所有唐诗选本,都落不下这 首诗。
所谓“破山”就是常熟的虞山,破山寺在虞山北麓,始建于 南朝时代的齐(479—502年),原是刺史的宅院,舍宅为寺;唐 代咸通九年(868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常建的诗早在宋代 就有人刻碑立在破山寺(图5—2)。现在的这一通诗碑是清乾 隆年间,常熟人言如泗刻立的。言如泗曾在湖北襄阳任郡守,襄 阳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家乡。言如泗在襄阳意外地得到米 芾手书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的手迹,喜出望外,如获 至宝,于是带回自己的家乡常熟刻碑建亭,立在兴福寺大雄宝 殿东院内。全诗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诗题中的“破山寺后禅院”是偏正结构,表明是为后禅院 题诗,因此,对“寺” 一带而过,仅在开头 交代时间(“ 清 晨”)、地点(“古 寺”),着重点出 “林” 字,为下文的 “通幽”和“花木”作 铺垫。接下来集中笔 墨写“后禅院”:三四 两句写环境,五六两 句写所见,七八两句 写所闻。所见则先仰 视(“山光”),后俯 察(“潭影”),分为 两个层次; 所闻则先 大范围(“万籁” ), 后小局部(“惟 闻”),也是两个层次。这样严密的逻辑,严谨的结构,从入寺起 一路来到后禅院,把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 身临其境,的确是难得的好诗。
图5-2 《常少府题破山寺诗碑》,高1.72 米,宽0.76米,厚0.26米。
米芾是宋代著名书家,碑文书丹洒脱俊秀,镌刻刀工细腻 精致,常建的诗文又如此脍炙人口,也可以称为“三绝碑”了。
苏州城外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是唐诗碑刻中名气 最大,影响最大的一通。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代的天监年间(502—519年),距苏 州七里,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天台名僧寒山、拾得(民 间传说的合和二仙)来到此寺。后来拾得东渡日本,寒山任住 持,遂改为寒山寺。
枫桥原名封桥,张继的诗传开以后,便改名“枫桥”。《吴地 记》云:“吴门三百九十桥,枫桥其最著者,” “为水路孔道,商 民错聚于此。”(《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四)这里是运河、古 驿道和枫江交汇之处;枫桥古镇随河成市,舟楫往来,商旅云 集,坐落在旁边的寒山寺自然香火鼎盛。
寒山寺最著名之处就是“夜半钟声”。张继诗中所提的那 口钟系唐初所铸,早已不知去向;明代嘉靖年间又铸一钟,后来 流入日本;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再重铸一口,悬挂在钟楼内 至今。“夜半钟声”,唐代寺院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即所谓“无 常钟”。唐人许深的诗里就有“月照千山夜半钟”之句。
以上这些材料都是为了解释张继《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诗问世后,在寒山寺刻立的诗碑究竟有多少,已经 “澌泯无考”(《寒山寺重兴记》)。据说仅宋代以来就有七通。 这里仅介绍宋至清的三通。最早的一通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王 珪(1019—1085年)刻立的。王某是成都华阳人,后迁到安徽庐 江。于1042年中进士,后来曾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宋神宗 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宋史》本传说他“以文学进,流辈咸共 推许。其文宏侈瑰丽,自成一家,朝廷大典策,多出其手,词林称 之”。据清代叶昌炽 《寒山寺志》 记载,王珪在嘉祐年间 (1056—1063年),他母亲去世时,曾在苏州住过,并把他亲笔 书写的《枫桥夜泊》一诗刻碑立在寒山寺。可是,后来“不知何 时失去”。
1949年以后,苏州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馆长陆鸿升决定摹 刻一通王珪诗碑,但在大 陆几大博物馆和图书馆 收集王珪墨宝,收效甚 微。不得已又向海外征 集,得到台湾朋友的帮 助,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慷 慨惠赠了王珪书写的《宋 赠太师魏国公韩公神道 碑》拓片。碑文约三千字, 陆鸿升又请书法家费之 雄先生利用拓片进行集 字和拼字。所幸张继原诗 只有28字,从王珪的碑 文中已找到14字,另外 14字只好利用偏旁、部首 剪裁、拼接,终于又“制 作” 出14字。又请素有 “江南碑刻第一刀”之称 的时忠德镌刻上石。用两个月时间,终于使王珪手书集字的 《枫桥夜泊诗碑》(图5—3)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通《枫桥夜泊诗碑》是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刻立的。 系草书,诗碑残石现镶在寒山寺普明塔院,已漫漶残泐,不可卒 读,只有几个字尚可辨认(图5—4)。
按说文徵明(1470—1559年)距今只有四百多年,留下的 手书墨迹也容易得到。刻立一通集字碑是不困难的。可能由于 时间晚近,这才不以为然。文徵明虽然是一介儒生,终生平民, 知名度之高则远远超过王珪,他本人又生长在苏州,寒山寺重 刻他的诗碑,也是一件盛事。
《枫桥夜泊》的第三通诗碑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刻立的 (图5—5),俞曲园(1821—1906年)是现代著名作家、红学家 俞平伯的曾祖父。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进士:他的孙子,即 俞平伯的父亲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殿试中荣获一甲第三 名的进士。可谓满门名儒,诗礼传家。
《枫桥夜泊诗碑》是俞曲园去世前夕(1906年)手书的。刊 刻者是江南著名碑刻家钱荣初。俞的行书浑圆稳健,端庄凝重, 结构严谨,用笔沉着,颇受人们推崇,拓本流传甚广。
文天祥 (1236—1283年) 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 雄。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的文丞相祠中,有多块历代碑刻,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明代的《宋文丞相传碑》和清代的《宋丞相 信国忠公像碑》以及几次重修祠堂的碑记等。
文天祥留下的最著名的作品《正气歌诗碑》(图5—6),现 存北京文天祥祠。还有一诗碑在南京原金陵驿故址,即现在南 京东郊的马群蛇盘村。有碑亭,其诗为《金陵驿》。金陵驿这个 地方就是1279年文天祥在广东被俘后押往元大都 (今北京 市)途中临时羁押的地方,共滞留两个多月,其间文天祥共写 下诗14首,词3首。
文天祥是随南宋小朝廷在元朝大军追击之下一路撤退到 广州的。撤退途中,军队里面流行瘟疫,文天祥唯一的儿子和儿 子的生母(妾)都死于瘟疫。这是1278年八月的事。十二月,在 广东潮阳的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正吃饭的时候,元军突至, 来不及迎战而被俘;企图自杀,未成。元军统帅张弘范要求文天 祥写信招降仍在抵抗的南宋将领。文说:“我自己绝不背叛父 母,怎么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呢? ”于是拿出写好的诗《过零丁 洋》 给张看,其中有两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令张敬佩。在押解途中,文天祥曾绝食八天,未死。押到北 京后,有人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文天祥,忽必烈立即派人招降。 文说:“国已亡,我只有一死的份儿。如果释放我,我就回故乡 做个道士,将来作为方外之人请我当个顾问,也还可以考虑。现 在就让我做元朝的官,我绝不干。”忽必烈的朝臣中有人主张 释放,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文天祥会再起兵反元。忽必烈举 棋不定,继续关押。这期间,不断传出有人要来北京劫狱救出文 天祥;忽必烈使人问文,有什么愿望?文说:“我受宋朝恩惠,为 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官为元朝的皇帝效力呢?愿赐一死足 矣! ”忽必烈还是不忍心杀之。主张杀的人再三要求,这才同 意。可是,紧接着又下诏不要杀害,已经晚了。文在北京关押了 三年。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对狱吏说:“我的事情结束了。” 向南方再拜之后就刑。年仅47岁。死后数日,他的妻子欧阳氏 收其尸,面色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宋史》本传说文天祥“体貌 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晔然。”状元宰相,才貌双 全。
文天祥妻子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一张纸条,写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 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对国家对民族仁至义尽,问心无愧,这也是他对自 己的评价。文天祥就义的地方,就是今天北京文天祥祠所在地。 《金陵驿》的诗碑刻立之处,也是文天祥当年被关押之地。全诗 如下: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全诗慷慨悲壮,诗 人的高风亮节熠熠生 辉。文天祥的气节和人 格,就是鲁迅所说的 “中国的脊梁”。
明代诗词碑也不 少,西安碑林中就有十 多通。
安徽宿州有一通 杨继盛的诗碑。杨继盛这个人知名度不高,但在《明史》中却是 个响当当的清官谏臣。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是由于冒死弹劾 奸相严嵩而惨遭杀害的。这种“舍得一身剐,敢把奸相拉下马” 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委实可钦可敬。(图5—7)
《杨继盛诗碑》所刻的诗是他临刑前写下的:
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青天。
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这里有个典故需要说明,所谓“凌烟阁”是悬挂有功之臣 画像的地方。最初是由唐太宗搞起来的,时间是贞观十七年 (643年)二月,就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李世民亲自为每一位功 臣写“赞”,阎立本画像,褚遂良题写。当时在凌烟阁有画像的 功臣共24人,包括魏征、尉迟敬德(后来的门神之一)、秦叔宝 (也是门神之一)、李��、长孙无忌、房玄龄、虞世南等人。
杨继盛7岁丧母,是放牛娃出身,家贫,13岁才上学读书,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是个政绩卓著 的清官。后因直言诤谏一度下狱,当事实证明杨继盛的意见完 全正确时,又释放出来,并且一年之内,连升四极。权倾朝野的 大奸相严嵩也想利用他,可是,他最恨严嵩,调任刑部员外郎刚 刚一个月,就向皇帝上疏弹劾严嵩。义正词严地列举严嵩有 “十罪五奸”。指出严嵩利用权位,上下其手,以致“陛下之左 右皆贼(严)嵩之间谍,”此一奸;其二,“陛下之喉舌乃贼嵩之 鹰犬”;其三,“陛下之爪牙皆贼嵩之瓜葛”;其四,“陛下之耳 目皆贼嵩之奴隶”;其五,“陛下之臣工皆贼嵩之心膂”。最后 归结起来说,皇上怎么能为爱一个奸贼,而忍心使千百万生灵 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呢?
那么,严嵩到底是不是罪大恶极呢?
明朝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辟专章写严嵩。严嵩的最 高职位是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明朝不设宰相,可是掌管组 织人事的最高长官也就掌握了朝廷最大的实权。田艺蘅写道:
诈伪百端,贪酷万状,结交内侍,杀戮大臣,干儿门生,布满 天下,妖人术士,引入禁中,三十年来,流毒华夷。盖古今元恶巨 奸,罕与俦匹者也。
严嵩势败后,从江西老家和北京寓所抄没的钱财数目惊 人。田艺蘅开出一个很长的清单,这里只列举其中几项:金 13171.65两,纯金器皿3185件,重11033.31两,各类首饰3938 件,重32969.8两;银2359247.7792两;绸缎等衣料14331匹; 古代铜器(文物)1127件;古今名画3201轴,包括《清明上河 图》;以上仅仅是从江西抄没的财物。
现在回头说杨继盛,皇上看过上疏的奏章,很生气。被弹劾 的严嵩立即反扑,百般诬陷,皇帝大怒。杨虽下狱,皇帝却没有 杀的意思。严嵩却必欲置之死地。杨的妻子上书皇帝请求宽恕, 提出如果非要杀她丈夫,她愿代丈夫去死。
上书到了严嵩手里,扣压不报。关押三年,到底被杀,年仅 40岁。杨继盛临刑赋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这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的事。七年后,严嵩才被 打倒。可是,嘉靖皇帝并没有为杨继盛平反昭雪。其原因不言而 喻:杨的弹劾状句句话“上挂下连”,弹劾的是严嵩,却在字里 行间表明“罪在严嵩,根在皇帝”。这等于指责和批评皇帝失 察,昏聩、糊涂、懦弱、无能,尽管揭发严嵩的罪恶事实确凿,由 于指向皇帝,投鼠忌器,这才招致杀身之祸。
隆庆皇帝上台,才彻底平反,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悯”,并 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官;又在保定建祠纪念,祠名“旌忠”。
宿州与杨继盛本没有什么关联,可是却在儒学为他刻立诗 碑,用意就在要儒生们以杨为榜样,修身励行,将来做一个杨继 盛这样清廉正直,为皇帝为国家认真负责的好官。
杨继盛诗碑原是宿州文庙遗物,现存文管所。
在汤阴岳飞庙 的碑刻中,乾隆帝 的 《经岳武穆祠诗 碑》 是一通十分重 要的文物。走进岳 飞庙的山门,左右 各有东西两个院 落,仪门对着山门, 为清道光五年 (1825年)重修,门 上匾额书 “精忠贯 日”四字。进仪门便 是御碑亭,乾隆帝 《经岳武穆祠诗 碑》原先就立在这里。现在御碑亭内并无御碑。原来于1915年, 不知什么原因被移到山门外东侧,另建一碑房,存放至今。
诗写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是乾隆帝巡视河南嵩山 返回北京途中路过汤阴,特来岳飞庙一游,七言律诗的全文是:
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
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这是一首记叙、议论和抒发感慨的诗。说他在红墙翠柏中 来到岳飞祠,并杀猪宰羊举行祭祀。岳飞有两句话说:文臣不爱 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就太平了,足以垂范千古;百战百胜,威震 一时,更是名传遐迩。这样全力以赴保卫国家却有人自毁长城, 临安危在旦夕的小朝廷全赖岳飞一人支撑。如今在岳飞的故乡 祭祀他仍然仇恨难平,恨的是连发十二道金牌的秦桧,竟然把 岳飞杀害了。
乾隆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文学价值平平,书法艺术却 多有好评,御碑全是亲撰,要求分毫不差地摹刻上石,这使我们 至今能见到的乾隆御碑虽然千碑一面,那书法的风格神韵倒也 一目了然。
-
船的文化
[2019-02-07]
-
中国牡丹发展历史
[2019-01-06]
-
阿倍仲麻吕
[2018-10-01]
-
中国古今给日本取的各种别号
[2018-10-01]
-
巴蜀酒文化的社会环境
[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