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的《宣告》与杜甫的《蜀相》对比分析

2024-10-16 可可诗词网-学术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北岛的《宣告》: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 给我的母亲/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的弹空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写作背景来看, 北岛的《宣告》写于极左路线笼罩下的时代, 黑白颠倒的现实和诗人敏感多疑的气质形成了激烈的撞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诗人一方面抱有兼济天下的英雄式理想, 一方面又为个人命运如草芥一样渺小而挣扎。所以, 诗人在这个年代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沉郁悲怆的壮美色彩。而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面对日渐衰落的唐王朝的夕阳, 家国之思寸寸切肤。他一方面不可能和这个封建社会决裂, 一方面又目睹了这个封建社会下所有的人民疾苦。所以, 杜甫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的矛盾和悲悯, 这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和时代脉搏同跳动的沉郁顿挫风格。《蜀相》就是这样一首具有沉郁顿挫风格的咏史作品。
 
 
        《宣告》里宣告的是和一个无英雄时代告别的呼声。这种告别黑色而决绝。诗人想做的是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在充满悖论的语词里, 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信仰的坚定选择。《蜀相》里抒发的是一种对于英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痛惜和慨叹, 凭吊英雄, 追慕往事。在怀吊英雄的过程中, 也祭奠了日益凋敝的今人。从风格上看, 两首诗歌都把沉重的思考融入了铿锵的诗句里, 一吐心中块垒。无英雄只做人, 无英雄吊英雄。两位诗人都完成了知识分子背负的责任和信仰。杜甫的慨叹也是北岛的慨叹, 只不过极左思潮下的现实和晚唐现实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晚唐起码还有杜甫一样的诗史式的英雄, 而北岛所生活的时代, 人作为人的起码尊严都没有。两个时代, 两个诗人, 两份时代之思, 两首沉郁而悲壮的灵魂之歌。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三组个案对朦胧诗和古典诗词的互文性关系做了对比解读。互文性概念虽然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个以文学为主, 旁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的理论批评术语, 但是, 用它来研究古典诗词与朦胧诗之间的影响关系也十分恰当。更有当代学者站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批评的立场上, 敏感地发现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用典、拟作、效体、改写、集句等略等于‘互文性’写作概念”[3](178)。当20世纪80年代的论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对朦胧诗的批评上时, 其实恰恰忽略了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朦胧不是晦涩、怪僻, 它是对古典诗词中含蓄和蕴藉的继承。朦胧诗人所创作的无题诗歌正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透析, 因为每个生命个体本身就是隐秘和无解的, 我们是我们自己的深渊。一些人浅薄地以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来评价朦胧诗的价值是不恰当的。诗歌有时就是诗人的呓语, 不是所有人都是他的知音。当当代诗歌越来越多地走入深入深出、浅入深出、浅入浅出的胡同时, 当当代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越来越低下时, 其实诗歌的土壤已经。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