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水兵
蓝水兵
你的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
带有好多小锯齿
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
你深深的呼吸
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
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咸的海风
蓝水兵
从海滩上跃起身来
随便撕一张日历揣在裤兜里
举起太平斧砍断你的目光
你漂到海蓝和天蓝中去
挥动你的双鳍鼓一排巨浪
把岸推向远处去
蓝水兵
你这两栖的蓝水兵
蓝水兵
畅泳在你的蓝军服里
隐身在海面的蓝雾里
南海用粤语为你浅浅地唱着
羊城在远方咩咩地叫着
海啸的唿哨挺粗犷
太阳那家伙的毛胡子怪刺痒
在一派浩浩荡荡的蓝色中
反正你蓝得很独特
蓝水兵
你是蓝鲸
春季过了你就下潜
一直下潜到贝壳中去
谛听海的心音
伸出潜望镜来瞭望整个夏天
你可以仰泳,可以侧泳
可以轻盈地鱼跃过任何海区
如果你高兴
你尽可以展翅飞去
去银河系对你来说
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那场壮观的流星雨
究竟算一次空战还是海战
反正你打得够潇洒的
当天上和海上的潮声平息
当月光流泻如月光曲
你便在月光中睡成一座月光岛
早晨你醒来
在那棵扶桑树上解开你的缆绳
总会将一只金鸟儿惊起
它扑楞楞地扇下几根羽毛
响叮叮落在你的甲板上
世界顿时一片灿烂
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光芒中
天开始一个劲地高
海开始一个劲地阔
蓝水兵
你便一个劲地蓝
这首诗出现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诗坛,着实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惊喜。首先,人们仿佛突然发现,原来“军旅诗”也可以写成纯诗!其次,原来“人物诗”也可以完全交托给情绪化意象化体验!狡猾的李钢就是这样轻轻一个调球,弄得球场上那些死命扣杀的硬汉瞠目结舌;弄得被流行打法程式化的读者一愣,随即感到眼睛被擦亮般的痛快!
是的,《蓝水兵》是格高境奇的纯诗。诗人摒弃了任何现实功利性的判断,而进入一种澄怀味象的凝神审美活动。在他眼中,蓝水兵就是一块透明的“蓝水晶”,这本身对诗歌来说,已经足够了!诗人以轻松潇洒的语势,写了蓝水兵生命的欢乐。这是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大海的人才能领受的大海的馈赠。为了体现这种生命的欢乐,诗人很少使用静态的描摹,而采用了极富动感的词汇;甚至从单纯语流所造成的声音序列中,我们也可以感到,诗人是以单簧管悠扬的抒情和小号诙谐的顿奏,来造成诗歌生命流动效果的。这里有一种“液态”感,正好与诗歌所展开的海洋背景达成同位效应(试想,如果换成昌耀式的块垒峥嵘,海洋就死掉了)。诗人反复展示了“蓝”,渐渐这种色彩脱离了它所附着的物体,转而成为一种不可捉摸的抽象的色彩,弥漫了我们的视线。这正是使诗歌从词语、声音、色彩三个方面呈现而达到纯粹的本体自觉。
这首“人物诗”是完全交托给情绪化意象化体验的。这里没有任何事态,诗人只将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剪贴起来,多向度、多维面的闪回镜头被紧紧地融汇在情绪化的审美流程中,疏而不乱,散中求凝,很好地传达了变幻莫测、生气贯注的水兵神采、海洋气象。这就避免了一般“人物诗”泥滞于“事件加人物加议论”的呆板模式,而自有一种恣意风流的逸气;同时,又使诗歌的容量扩大,读者审美二度创造力因之变得格外活跃起来。这首诗的意象化与情绪化是同时呈现的,这一点就不再赘言。
《蓝水兵》是李钢格外注重诗歌文体实验的结果,它具有某种启示性。李钢,这“究竟算一次空战还是海战/反正你打得够潇洒的”!
你的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
带有好多小锯齿
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
你深深的呼吸
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
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咸的海风
蓝水兵
从海滩上跃起身来
随便撕一张日历揣在裤兜里
举起太平斧砍断你的目光
你漂到海蓝和天蓝中去
挥动你的双鳍鼓一排巨浪
把岸推向远处去
蓝水兵
你这两栖的蓝水兵
蓝水兵
畅泳在你的蓝军服里
隐身在海面的蓝雾里
南海用粤语为你浅浅地唱着
羊城在远方咩咩地叫着
海啸的唿哨挺粗犷
太阳那家伙的毛胡子怪刺痒
在一派浩浩荡荡的蓝色中
反正你蓝得很独特
蓝水兵
你是蓝鲸
春季过了你就下潜
一直下潜到贝壳中去
谛听海的心音
伸出潜望镜来瞭望整个夏天
你可以仰泳,可以侧泳
可以轻盈地鱼跃过任何海区
如果你高兴
你尽可以展翅飞去
去银河系对你来说
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那场壮观的流星雨
究竟算一次空战还是海战
反正你打得够潇洒的
当天上和海上的潮声平息
当月光流泻如月光曲
你便在月光中睡成一座月光岛
早晨你醒来
在那棵扶桑树上解开你的缆绳
总会将一只金鸟儿惊起
它扑楞楞地扇下几根羽毛
响叮叮落在你的甲板上
世界顿时一片灿烂
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光芒中
天开始一个劲地高
海开始一个劲地阔
蓝水兵
你便一个劲地蓝
这首诗出现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诗坛,着实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惊喜。首先,人们仿佛突然发现,原来“军旅诗”也可以写成纯诗!其次,原来“人物诗”也可以完全交托给情绪化意象化体验!狡猾的李钢就是这样轻轻一个调球,弄得球场上那些死命扣杀的硬汉瞠目结舌;弄得被流行打法程式化的读者一愣,随即感到眼睛被擦亮般的痛快!
是的,《蓝水兵》是格高境奇的纯诗。诗人摒弃了任何现实功利性的判断,而进入一种澄怀味象的凝神审美活动。在他眼中,蓝水兵就是一块透明的“蓝水晶”,这本身对诗歌来说,已经足够了!诗人以轻松潇洒的语势,写了蓝水兵生命的欢乐。这是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大海的人才能领受的大海的馈赠。为了体现这种生命的欢乐,诗人很少使用静态的描摹,而采用了极富动感的词汇;甚至从单纯语流所造成的声音序列中,我们也可以感到,诗人是以单簧管悠扬的抒情和小号诙谐的顿奏,来造成诗歌生命流动效果的。这里有一种“液态”感,正好与诗歌所展开的海洋背景达成同位效应(试想,如果换成昌耀式的块垒峥嵘,海洋就死掉了)。诗人反复展示了“蓝”,渐渐这种色彩脱离了它所附着的物体,转而成为一种不可捉摸的抽象的色彩,弥漫了我们的视线。这正是使诗歌从词语、声音、色彩三个方面呈现而达到纯粹的本体自觉。
这首“人物诗”是完全交托给情绪化意象化体验的。这里没有任何事态,诗人只将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剪贴起来,多向度、多维面的闪回镜头被紧紧地融汇在情绪化的审美流程中,疏而不乱,散中求凝,很好地传达了变幻莫测、生气贯注的水兵神采、海洋气象。这就避免了一般“人物诗”泥滞于“事件加人物加议论”的呆板模式,而自有一种恣意风流的逸气;同时,又使诗歌的容量扩大,读者审美二度创造力因之变得格外活跃起来。这首诗的意象化与情绪化是同时呈现的,这一点就不再赘言。
《蓝水兵》是李钢格外注重诗歌文体实验的结果,它具有某种启示性。李钢,这“究竟算一次空战还是海战/反正你打得够潇洒的”!
今日更新
-
工作着是美丽的
[2019-05-15]
-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
[2019-05-15]
-
有月亮和水和女儿的诗(组诗选章)
[2019-05-15]
-
燕
[2019-05-15]
-
声音
[2019-05-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