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7日① [挪威]格里格

2019-12-18 可可诗词网-外国诗歌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今天旗杆上空荡荡

而埃德瓦尔的树木仍旧绿油油,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探索着享有自由的意义。

歌的浪潮在全国汹涌澎湃,

到了胜利的时刻才唱出声来。

在外国侵略者的蹂躏下

先咬紧嘴唇在心里歌唱。

我们心里诞生了一个信念,

我们发现: 自由和生活

原来是同一个东西,

它和呼吸一样是人类的必需。

我们感觉到了遭受奴役的威胁,

在窒息的挣扎中痛苦喘气

仿佛就像困在沉入水底的潜水艇里

——但是我们决不愿活活地被憋死。

战争带来了毁灭使城市烈焰冲天,

更糟的是它像一种粘性的毒药

扩散到草地、雪原和森林里

人们不会看到,战争却在进行:

用恐怖和卑鄙的谎言

在我们的家园里散布瘟疫。

可是我们的梦境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斯文 译)

注释:

① 挪威宪法日,即国庆。

② 挪威宪法诞生地。

【赏析】

作者以“1940年5月17日”为题,那么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5月17日,是挪威的宪法日,也就是挪威的国庆日。1814年5月17日那一天,在奥斯陆东北郊的埃德瓦尔庄园举行了全国性议会,由挪威各地选出的112名代表经过5天讨论,制订了挪威历史上的第一部“埃德瓦尔宪法”,从此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度。于是,5月17日被规定为“挪威宪法日”。

那1940年5月17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9日至6月10日发生了著名的“挪威战役”。丹麦和挪威本来是两个中立国,军事实力都有限,在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策略下,丹麦在国王的号召下放弃了抵抗,但挪威政府和国王哈康七世拒绝投降,并向腹地且战且退。由于德军的猛烈进攻,挪威军队并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但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加之西方盟军拥有海上优势,德军也未能迅速占领该国。因此自4月10日起,德军增派大批陆军兵力由海空两路运往挪威,并依靠其走狗——挪威人民的叛徒吉斯林分子,占领了挪威南方大部领土,从此挪威陷入敌手。而1940年5月17日,就是在德国法西斯军队步步进攻入侵的炮声中度过的。当时的挪威首都奥斯陆,已经没有了政府,没有了新闻媒介的报道,人民无法知道战斗的激烈情况和战事的最新发展,却都在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心。

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在诗歌中描绘当时的情景的:“今天旗杆上空荡荡/而埃德瓦尔的树木仍旧绿油油,/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探索着享有自由的意义。”国庆日,平日悬挂国旗的旗杆竟然空荡荡的,国破家亡,就连国王和政府首脑都被迫逃亡,这是怎样一副凄惨的场面啊。然而,当年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地,如今的树木仍然长青,国家遭难,却并不伤感或绝望。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猖狂进攻击垮,反而激起了他们对自由的崇高信念,只是在目前的险恶局势下,挪威人民只能被迫把这种信念深埋在心底,积蓄力量:“歌的浪潮在全国汹涌澎湃,/到了胜利的时刻才唱出来。在外国侵略者的蹂躏下/先咬紧嘴唇在心里歌唱。”

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诗人已经将人民的情感和自己的个人感受融为一体了,“我们心里诞生了一个信念,/我们发现: 自由和生活/原来是同一个东西,/它和呼吸一样是人类的必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感受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感受。世界往往是充满悖论的,当幸福环绕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幸福,而当幸福失去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幸福的可贵。当法西斯侵略者占领了家园,人们失去了往昔的自由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自由和生活如同呼吸一样,是人类的必需,须臾不可缺少。“我们感受到了遭受奴役的威胁”,失去了家国哪里会有自由可言,严峻的现实使人们感觉“就像困在深入水底的潜水艇里”,但是,挪威人民是坚强刚毅的,“但是我们决不愿活活地被憋死”,这句坚定的话语是挪威人民决不屈服、决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战斗宣言。

诗人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无情,也没有具体描绘战争是如何使城市烈焰冲天的细节场面,只是用一句“战争带来了毁灭使城市烈焰冲天”带过了。但是,诗人接下来却说:“更糟的是它像一种粘性的毒药/扩散到草地、雪原和森林里/人们不会看到,战争却在进行: /用恐怖和卑鄙的谎言/在我们的家园里散布瘟疫。”诗人不是没有看到战争的残酷,他只是换了另外一个角度,从没有硝烟的背后来着笔。诗人看到的是战争的另外一面: 战争像一种粘性的毒药,恐怖和卑鄙的谎言就像是瘟疫一样,在不知不觉之间悄悄地扩散,在我们的家园里迅速盛行。这完全是挪威当时形势的真实写照。当时,一方面是主战的国王和正直的人民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保卫家园的战争,另一方面却有德军走狗、挪威人民的叛徒吉斯林一伙在趁乱四出活动,趁机浑水摸鱼,到处造谣生事,扰乱民心,以便趁乱夺权。

局势混乱,前途艰险,眼看亡国的命运就要降临在挪威人民头上,又有一些走狗到处钻营,诗人义愤填膺,但并没有丧失希望,他大声疾呼,喊出了对自由希望和胜利的期望。他没有绝望悲观,他坚信祖国必将解放,正义终会取胜。这也正是挪威和所有在二战中受法西斯侵略欺凌的人民的共同期望。诗人不仅用诗歌这一武器来唤醒挪威人民的斗志,也投笔从戎,参加了挪威的武装抵抗,并且最后光荣地牺牲在柏林上空。诗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他自己在诗歌中的呐喊。

(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