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的玫瑰 [瑞士]施皮特勒
一位公爵的女儿,
嗑着果仁,
在清清小溪边漫步。
一朵小玫瑰,
艳红零落白绦丝丝,
扑在林地凋萎干枯。
她虽不堪硬土的欺凌,
可嘴边依然笑意流露。
“告诉我,小玫瑰,
你的生命力从哪来,
凋零中,
还那样笑口常开?”
几经挣扎,
玫瑰把头抬;
气吁吁,
轻声诉说:
“我闯过天堂曲径,
受泽于仙境草地;
天国的花香,
在我身旁轻吹。
纵然今朝红消香断,
我也要含笑魂归!”
(马君玉 译)
【赏析】
《含笑的玫瑰》是瑞士诗人、19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施皮特勒的著名诗作之一。这首诗采用类似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托物言志手法,看似歌咏玫瑰,实则意涵深远,可以说是施皮特勒的个人写照与真实感情的寄托。中国读者读斯皮特勒的这首诗,最先联想到的恐怕便是屈原的《离骚》。屈原在诗中托怀芳草美人,表现其高洁的人格、高远的精神追求与不幸的遭际。因此,中国的读者在阅读这首《含笑的玫瑰》时便多有亲切之心,对作者的意旨也更容易领会。
诗中一再强调小玫瑰纵然生命销殒却依旧微笑以对的平和与坚韧,在诗歌的二、三、四节诗人都明确地描写玫瑰的“笑”,可谓以“笑”贯穿全篇:“可嘴边依然笑意流露”(第二节)、“还那样笑口常开”(第三节)、“我也要含笑魂归”(第四节)。这三节看似重复,却是从作者的视角、公爵女儿的观察和玫瑰自己的表述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对玫瑰的微笑进行的表述,清晰而深刻地传递出玫瑰内心顽强、不事夸耀的品性,以及虽然芳香销殒依然给人以鼓励的强大力量。这三节对玫瑰“笑”的突出形成一个回环往复的歌咏氛围,呼应和强化了诗歌题目“含笑的玫瑰”所要传达出的精神旨趣。
另外,斯皮特勒非常重视细节描写。例如写到公爵的女儿是“嗑着果仁”在漫步,玫瑰是“几经挣扎”、“气吁吁”才开始诉说,表情传神,入木三分,而两者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诗歌的最后一节玫瑰自述的经历也暗示着作者自身的经历,充分表达出曾经沧海的高傲与壮烈的牺牲精神。
不管是诗歌创作还是人生追求,斯皮特勒都以坚贞的信念和积极的作为实践着他在《含笑的玫瑰》这首诗中寄寓的追求和誓言,这位积极关注现实的作家为了他的理想和信念奋斗了一生——“纵然今朝红消香断,/我也要含笑魂归!”
(吴丽萍)
-
夜莺 [英国]阿诺德
[2019-12-18]
-
题乔尔乔内的威尼斯牧歌(卢浮宫藏画) [英国]但·罗塞
[2019-12-18]
-
白日梦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
-
顿悟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
-
短暂的时光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