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的合唱 [荷兰]冯德尔
圣诞夜啊,美胜于昼!
你的星,希律怎能忍受?
怎能忍她在黑暗中闪亮,
怎能忍她受到崇拜欢庆?
傲慢者什么理都听不进,
随你怎样向他耳朵叫嚷。
他想压垮平民百姓,
他要屠杀朴实生灵,
使号啕哭声震动城乡,
把伯利恒和四野传遍,
使拉结的精神长醒不眠,
在田野在牧场到处游荡。
向东向西,宛如游魂,
谁能安慰悲伤的母亲
当她失去了亲爱的儿女?
当她亲眼看见孩子
刚刚新生就遭惨死,
而这么多剑,鲜血淋漓?
她见已死的嘴唇苍白
刚从母亲乳头上扯开,
嘴角上还沾着奶滴;
她见小小的泪珠
凝在面颊宛如朝露,
而面颊已溅满血迹。
弯弯眉毛下闭合了
小眼睛——它们的微笑
曾给母亲的心以祝福;
它们曾闪亮如星星,
重塑出天国的面容,
直到如今被迷雾遮住。
谁能形容这场苦难,
小小花朵尽遭摧残——
千朵万朵数不胜数,
未及把花苞开放,
未及散发出芬芳,
也未及饮到晨的初乳?
像镰刀横扫谷穗,
像骤雨突袭逞威,
狂风暴雨打碎了嫩叶。
当政者的疑心和怒火
搅起多少盲目的灾祸!
而造谣吹风者又何等卑劣!
忧伤的拉结,别流浪了,
你的儿女们纵牺牲了,
但新生族裔没有断绝;
从你的血脉继续生长,
神奇地,朝向神的荣光,
任何残暴也不能扑灭。
(飞白译)
【赏析】
该诗选自冯德尔的诗剧《海斯布雷赫特·凡·阿姆斯特尔》的第3幕,是诗剧中的一首合唱曲。《海斯布雷赫特·凡·阿姆斯特尔》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剧,仿古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所作,歌颂了多难兴邦的民族英雄。冯德尔将悲剧中浓郁的悲剧性和诗歌强烈的抒情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悲剧诗,而诗剧中的合唱曲在这两者兼之的基础上更因为具有丰富的音乐性,而得以广为传唱。
《修女的合唱》是诗人诗剧中合唱曲的经典之作,该合唱曲采用跨行诗句写成,接近日常口语的节奏使得语词富有更强的表现力,全诗通过深情的歌唱,将“忧伤的拉结”内心丧子的悲痛如泣如诉地传达给了读者。
首句“圣诞夜啊,美胜于昼!”与之后绵延全诗的对当政者残暴无度的控诉和拉结无尽的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冲突性让读者很容易被诗歌的主题所感染,对拉结的不幸产生无限的同情。
抒情对象的特殊是该合唱曲的一个特色,全诗的绝大部分诗句的抒情对象都是美胜于昼的圣诞夜,赋予本无生命的“圣诞夜”以人性化的特征,对着她哭诉拉结的忧伤。实际上“圣诞夜”有着很强的隐喻性,实际上是拉结的化身,而与之相对的“你的星”就是拉结失去的亲爱的儿女们。在合唱曲的最后,由于感情的喷涌,诗人又将抒情对象直接转化为忧伤的拉结,一句“别流浪了”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但诗人没有与拉结一起沉溺于无尽的悲伤之中,而是在合唱曲的最后,积极鼓励拉结勇敢地走出悲伤,走向光明的未来。“你的儿女们纵牺牲了,/但新生族裔没有断绝;/从你的血脉继续生长,/神奇地,朝向神的荣光,/任何残暴也不能扑灭。”不仅指出了作为母亲的伟大,也直接蔑视了当政者的残暴,神的荣光将消弥一切罪恶。
该诗用典深刻,意象丰富。诗人用“希律”的典故来揭露当政者的暴戾。据《马太福音》2.1—6: 犹太王希律得知基督降生在伯利恒,为了除掉基督,便差人杀尽伯利恒及其四郊以内的男孩。战乱中,许多平民百姓年幼的孩子无辜丧生,都是当政者的疑心和怒火所致,无端搅起多少灾祸。而“拉结”的典故则缘于《旧约·耶利米书》31.15:“耶和华如此说,在拉马听见嚎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的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此处,以拉结来代表丧子的母亲。“使拉结的精神长醒不眠”这句诗极具讽刺意味,悲痛转化为了宣扬,宣扬的却是绝望,可是无尽的绝望又怎能言说?如果没有战乱,何来如此众多的母亲如拉结一样不绝于耳的哭泣?
而在诗歌的意象方面,如上文提到过的圣诞夜、游魂比喻丧子的母亲,以星星、朝露、小小花朵、嫩叶来比喻年幼丧生的孩童,用迷雾来比喻战乱,用镰刀、骤雨、狂风暴雨来比喻凶残的当政者。三者之间的对比是具体、形象而鲜明的。而诗句中连续的反诘也更好地传达了诗人的愤慨和母亲的悲戚。拉结仍在流浪,嚎啕的哭声何时才能歇止啊!
(沈喆)
-
夜莺 [英国]阿诺德
[2019-12-18]
-
题乔尔乔内的威尼斯牧歌(卢浮宫藏画) [英国]但·罗塞
[2019-12-18]
-
白日梦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
-
顿悟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
-
短暂的时光 [英国]但·罗塞蒂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