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害怕 [英国]济慈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外国诗歌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像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每当我感觉,啊,瞬息的美人!

 

我也许永远不会再看到你,

 

不会再陶醉于无忧的爱情,

 

和它的魅力!——于是,在这广大的

 

世界的岸沿,我独自站定、沉思,

 

直到爱情、声名,都没入虚无里。

 

 

(查良铮译)

 

 

 

 

【赏析】

 

本诗在诗体上是莎士比亚式的商籁体,大体分为三组四行诗,一组对句一押韵,韵格上是“abab cdcd efef gg”的格式,整饬的格式容纳了丰富的内容,使全诗在克制中增强了内容的表达力。每一组四行句式都起于“每当……”(when)的引起句式,句式的重复使全诗获得了连贯性和一体性,这也加强了诗歌描写上的紧张状态,使它能够充分展开对所关切事件的描述空间。第一诗行的“等不及”和第三诗行的“等不及”相互回应(英文原文中是两个“before”),强调了生命结束之前很多事无法完成,这种反复的句法也增强了叙述人不断增长的对时光流逝的恐惧。诗歌的总结性言语开始于第12句,这一句在句中以一个休止符号所标注的暂停而打断,从而开始最后一组对句的总结性陈述,“我独自站定、沉思,/直到爱情、声名,都没入虚无里”,以使读者充分理解作者所处的精神困境。总的看来,诗中的重复保持了诗思的连续性,而诗句中关于永恒价值的众多比喻则使得诗的深意得以传达。

 

在内容上,济慈在这首诗中诉说的是自己的“害怕”,害怕自己死去之前,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种种梦想。济慈二十六岁就离开人世,看来他对死亡的预感和担心是完全有根据的。这首诗歌的英文名称是“When I have fears that I may cease to be”,害怕自己不存在——这个意思还是比较含糊的,“to be”到底是一个生命的存在,还是一种个体生命的永恒?足以让读者深思。哈姆雷特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在语词上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未完全限定的意义指涉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