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蝇

2019-05-16 可可诗词网-《诗经》翻译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
        营营青蝇, (三家营作。)
        止于樊。(齐樊作藩。鲁樊作
        岂弟君子,藩,亦作蕃。韩
        无信谗言!樊作棥。)
        (樊、言,寒部。)
        营营青蝇,
        止于棘。
        谗人罔极,(鲁人作言。)
        交乱四国。
        (棘、国,之部。)
        营营青蝇,
        止于榛。
        谗人罔极,
        构我二人。
        (榛、人,真部。)
        [译文]
        苍蝇嗡嗡地往来飞舞,忽儿停 息在篱笆上。和乐平易的君子,千 万不要相信那害人的谗言。
        苍蝇嗡嗡地往来飞舞,忽儿停 息在枣树上。那些谗人说坏话没准 儿,搅得四方诸邦不安宁。
        苍蝇嗡嗡地往来飞舞,忽儿停 息在榛树上。那些谗人说坏话没准 儿,恶毒陷害破坏了我们的友好关 系。
        [评介]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关于诗 之主旨,《毛诗序》云: “《青蝇》, 大夫刺幽王也。”朱熹《诗集传》云: “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 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姚际恒 《诗经通论》亦云: “厉、幽二王曾 皆无道,而幽王信谗为尤著也。”对 于诗中谁是谗人和谁听信谗言的 问题,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在本 事尚无确考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就 诗论诗,将其释为斥责谗人害人祸 国之诗为妥。诗人把那些专以造谣 诬陷别人的谗人比作人见人厌的 苍蝇,通过谗人毁人声誉和祸害家 邦的种种罪恶事实,沉痛警告人们 不要听信谗言,具有深刻而普遍的教育意义,与《小雅·巧言》有异 曲同工之妙。
        从本诗比兴自然,重章复沓, 语朴意深的情况看来,其风格与 《鄘风·相鼠》十分相似,很可能是 西周末年动乱岁月中产生的民歌, 后经贵族文人的修改加工而编入 “雅”诗的。
        三章诗全用比体,每章开头以 “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青蝇, 止于棘”、“营营青蝇,止于榛”起 兴,抓住苍蝇嗡嗡的飞鸣声和到处 乱息的习性,写出它的可恶之处。 而更令人讨厌的,则是那些谗人。 谗人们摇唇鼓舌,暗中捣鬼,造谣 中伤的恶毒语言,多么像苍蝇往来 飞行的嗡嗡声,谗人们四处窜动,煽风点火,搬弄是非的鬼祟行为, 又多么像苍蝇栖息不定的丑态。诗 人就这样运用传神之妙笔,画出了 苍蝇与谗人之双害图。欧阳修《诗 本义》云:“诗人以青蝇喻谗言,取 其飞声之众可以乱听,犹今谓聚蚊 成雷也。”由此而言,诗人将谗人喻 青蝇是十分贴切准确的。如果说每 章首二句是揭示像青蝇一样之谗 人的表象特征的话,那么,每章后 二句则是揭示像苍蝇一样谗人的 根本危害性了。从“岂弟君子,无 信谗言”(“岂弟”:通“恺悌”,和 乐平易)的劈头劝诫中,使人惊醒。 诗人虽非直言谗言之害,而人们从 这一声“无信谗言”的痛心疾首的 急切呼唤中,已完全体会到诗人所 受谗言之害是何等之深了。下面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谗人罔 极、构我二人”,则直接而具体地斥 责谗人祸国殃民的罪行,切齿之 恨,溢于言表。
        此诗除通篇采用比体之外,还 运用了重章复沓、一唱三叹的表现 形式,但重复之中有变化。如“止 于樊”、“止于棘”、“止于榛”,写苍 蝇止息之处的不断变化,形象突出 了谗人的到处播弄是非、危害之 广。又如 “交乱四国”、“构我二 人”,写不同的危害范围和程度。这 些,都足以激发起人们对苍蝇般谗 人的痛恨之情,从而达到认清谗人 丑恶嘴脸而“无信谗言”的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谗人和谗 言是无不恨之入骨的。王充《论衡 ·言毒》云:“人中诸毒,一身死亡。中于口舌,一国溃乱。……故君子 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小则伤 人,大则误国,可见危害之大矣。宋 人罗大经有感于谗言危害之深,曾 作《听谗言》,诗云:“谗言谨莫听, 听之祸殃结。君听臣遭诛,父听子 当诀。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亲戚听之绝。堂堂八尺 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剖析精微,语言警拔。 此正可作为《青蝇》诗的绝妙注释。痛恨谗人,斥责谗言,古今相同。而 将谗人喻苍蝇,这应是本诗作者的 天才发明也。王充《论衡·商虫》 云:“谗言伤善,青蝇污白。同一祸 败,《诗》以为兴。” 自 《诗经》以 后,历代诗文中每见以苍蝇喻谗人 者。如曹植《赠白马王彪》: “苍蝇 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李白《答王 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谈一道失 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可见,古 今人们共同痛恨谗人的文化心理 特征是相似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