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
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
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
(卯、丑,幽部。微、哀,微部。)
日月告凶,(鲁告作鞠。)
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
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鲁食作蚀。)
则维其常;(齐维作惟。)
此日而食,
于何不臧!
(行、良、常、臧,阳部。)
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韩腾作滕。)
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
胡憯莫惩!
(令、崩、陵、惩,蒸部。)
皇父卿士,
番维司徒,(齐番作皮。韩番
家伯维宰,作繁。)
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
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
艳妻煽方处。(齐仲允作中术。齐棸作。蹶作橛,楀作萭。鲁楀作踽,艳作阎,煽作扇。齐艳作剡。韩煽作傓,处作炽。)
(士、宰、史,之部。徒、夫、马、处,鱼部。)
抑此皇父,
岂曰不时?
胡为我作,
不即我谋?
彻我墙屋,
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
礼则然矣。”
(时、谋、莱、矣,之部。)
皇父孔圣,
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
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
俾守我王。(鲁守作屏。)
择有车马,
以居徂向。
(向、藏、王、向,阳部。)
黾勉从事,(鲁黾勉作密
不敢告劳。勿。)
无罪无辜,
谗口嚣嚣。(鲁、韩嚣作嗷。
下民之孽,鲁又作警敖。)
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三家噂作僔。)
职竞由人。
(劳、嚣,宵部。天、人,真部。)
悠悠我里,(鲁悠作攸。韩里
亦孔之痗。作㾖。)
四方有羡,
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
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里、痗,之部。忧、休,幽部。彻、 逸,脂祭通韵。)
〔译文〕
九十月之交,十月初一是辛 卯。太阳亏蚀了,真是凶恶的预兆。 从前有过月食,那月亮昏暗无光, 今日出现日食,这太阳也异常昏 暗。如今的黎民百姓满怀愁苦忧 伤。
日月在预告人间凶祸,偏离了 正常运行的轨道。普天下没有善 政,不委任贤良之臣。从前出现的 月食,那还算比较平常,今日又有 日食,灾难可能要降临。
轰隆震荡的雷电,使天下不安 宁。千条江河汹涌翻腾,崇山峻岭猝然分崩。高崖下陷变成低谷,深 谷突起变为丘陵。可怜今日的人 们,竟没有惩止这场灾祸!
皇父作卿士统管国事,番氏是 管辖土地人口的司徒,家伯作太宰司掌典籍,仲允作王的膳夫,聚子 作司爵禄掌赏罚的内史,橛氏管理 王国的马匹,楀氏是统帅军队的师 氏,他们与艳妻勾结势焰甚炽。
噫,这个皇父,为何不顾农时? 为什么调我去服役,事前不跟我商 议?拆毁我的墙屋,使田地尽成草甸和水池,还说“我没有损坏你的 庄稼,礼法就是这样的。”
皇父自觉很聪明,建都在向 地,亲自选三卿,他们都是大富翁。 不肯留用一个老臣,来扶助我王, 选些有车马的贵族,迁往向地定 居。
我竭忠尽力从公,不敢申诉辛 苦。我无罪又无过,而众口交谗诬 蔑我。黎民遭受的灾祸,并非从天 上降落。当面谈笑背后仇恨,祸患 都因为有坏人。
我忧思绵绵,积忧而成病。四 方都在贪欢,我独自深陷愁苦之 中。人家无不享受安逸,我却不能 偷懒休息。天道运行不循轨迹,我 可不敢追求逸乐效法我的同 僚。
〔评介〕
《十月之交》八章,章八句。 《诗序》说:“《十月之交》,大夫刺 幽王也。”郑《笺》云: “当为刺厉 王。”宋范处义《诗补传》、清阮元 《三家诗补遗》,或从历史实事,或 从历法科学,认定此诗刺幽,而非 刺厉。刺幽王何事?刺幽王宠艳妻, 用小人,致有灾异。方玉润说“刺 皇父煽虐以致灾变也” (《诗经原 始》) 皇父为幽王妻党七子之首, “皇父煽虐”是有幽王作后台,故 方说与《诗序》之说并无本质差 异。
《十月之交》首章:“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这是世界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古 代天文学家,梁虞、隋张胄元、唐 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等,皆推 定在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曾出现日食。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在 《从十二月十四日日环食谈起》(1955年《光明日报》)一文中考订 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前776年9月)。据此,更加确认 《十月之交》刺幽王说之正确无 疑。
和《正月》诗一样,这首诗也 涉及自然灾异和社会政治的关系 问题。“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此日 而蚀,于何不臧!”《十月之交》作者的看法,实际上是古代先民的共 同认识: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变于天。” (《汉书· 郎传》) 月蚀月有盈亏, 那是常 事,不足为怪,而日食却很少出现, 一旦出现乃“乱亡之兆”,预示社会必有灾难。非但日食而已。同时,作 者还描绘了另一种自然灾害: “烨 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 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 是对灾异之甚者地震情景的真实 描写。前人说一、二章写天变 (日 食),第三章写地变 (地震),符和 诗的实际情况。古代先民认为自然 灾异是上帝给人的警告和处罚,它 和封建恶政联系在一起,如幽王二 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而且认为后者是前者的 原因,作者这种并非科学的看法, 是社会矛盾的折光表现,是现实问 题的非现实提法,然而,当 “利用 天的处分表现人间的冲突,必然在 追究自然灾害的原因时,反映出现 实矛盾,必然由对天命的说教转入 对现实的反映” (杨公骥《中国文 学》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下民 之孽,匪降自天”,明确表达了诗人 清醒的认识: 人民大众的灾难产生 于社会 “人祸”,而不是由于 “天 灾” (日食、地震等) 所致。于是, 作品展开了对统治人物的揭露和 批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无 罪无辜,谗口嚣嚣”;“艳妻” (褒 姒)、皇父等人分掌大权,作威作 福,恣意横行,残酷剥削,聚敛财 富,以伪善的礼法自文其奸 (“曰 予不戕,礼则然矣”)。这一切相当 真实地反映了宗周崩溃前夕的社 会现实,既写出自然灾异的恐怖, 又写出暴政人祸的凶恶; 既流露出 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又为自己王朝 的必然崩溃唱了一曲挽歌。
这首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先从“天变”、“地变”写起,然后 描述“人祸”——封建恶政暴虐无 道,祸国殃民,最后以诗人的忧愁 和慨叹收结,突出了 “人祸”重于 “天灾”——“下民之孽,匪降自 天”的主旨,将令人恐怖的 “天 变”、“人变”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发人深思。
十月之交,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
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
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
(卯、丑,幽部。微、哀,微部。)
日月告凶,(鲁告作鞠。)
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
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鲁食作蚀。)
则维其常;(齐维作惟。)
此日而食,
于何不臧!
(行、良、常、臧,阳部。)
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韩腾作滕。)
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
胡憯莫惩!
(令、崩、陵、惩,蒸部。)
皇父卿士,
番维司徒,(齐番作皮。韩番
家伯维宰,作繁。)
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
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
艳妻煽方处。(齐仲允作中术。齐棸作。蹶作橛,楀作萭。鲁楀作踽,艳作阎,煽作扇。齐艳作剡。韩煽作傓,处作炽。)
(士、宰、史,之部。徒、夫、马、处,鱼部。)
抑此皇父,
岂曰不时?
胡为我作,
不即我谋?
彻我墙屋,
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
礼则然矣。”
(时、谋、莱、矣,之部。)
皇父孔圣,
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
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
俾守我王。(鲁守作屏。)
择有车马,
以居徂向。
(向、藏、王、向,阳部。)
黾勉从事,(鲁黾勉作密
不敢告劳。勿。)
无罪无辜,
谗口嚣嚣。(鲁、韩嚣作嗷。
下民之孽,鲁又作警敖。)
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三家噂作僔。)
职竞由人。
(劳、嚣,宵部。天、人,真部。)
悠悠我里,(鲁悠作攸。韩里
亦孔之痗。作㾖。)
四方有羡,
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
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里、痗,之部。忧、休,幽部。彻、 逸,脂祭通韵。)
〔译文〕
九十月之交,十月初一是辛 卯。太阳亏蚀了,真是凶恶的预兆。 从前有过月食,那月亮昏暗无光, 今日出现日食,这太阳也异常昏 暗。如今的黎民百姓满怀愁苦忧 伤。
日月在预告人间凶祸,偏离了 正常运行的轨道。普天下没有善 政,不委任贤良之臣。从前出现的 月食,那还算比较平常,今日又有 日食,灾难可能要降临。
轰隆震荡的雷电,使天下不安 宁。千条江河汹涌翻腾,崇山峻岭猝然分崩。高崖下陷变成低谷,深 谷突起变为丘陵。可怜今日的人 们,竟没有惩止这场灾祸!
皇父作卿士统管国事,番氏是 管辖土地人口的司徒,家伯作太宰司掌典籍,仲允作王的膳夫,聚子 作司爵禄掌赏罚的内史,橛氏管理 王国的马匹,楀氏是统帅军队的师 氏,他们与艳妻勾结势焰甚炽。
噫,这个皇父,为何不顾农时? 为什么调我去服役,事前不跟我商 议?拆毁我的墙屋,使田地尽成草甸和水池,还说“我没有损坏你的 庄稼,礼法就是这样的。”
皇父自觉很聪明,建都在向 地,亲自选三卿,他们都是大富翁。 不肯留用一个老臣,来扶助我王, 选些有车马的贵族,迁往向地定 居。
我竭忠尽力从公,不敢申诉辛 苦。我无罪又无过,而众口交谗诬 蔑我。黎民遭受的灾祸,并非从天 上降落。当面谈笑背后仇恨,祸患 都因为有坏人。
我忧思绵绵,积忧而成病。四 方都在贪欢,我独自深陷愁苦之 中。人家无不享受安逸,我却不能 偷懒休息。天道运行不循轨迹,我 可不敢追求逸乐效法我的同 僚。
〔评介〕
《十月之交》八章,章八句。 《诗序》说:“《十月之交》,大夫刺 幽王也。”郑《笺》云: “当为刺厉 王。”宋范处义《诗补传》、清阮元 《三家诗补遗》,或从历史实事,或 从历法科学,认定此诗刺幽,而非 刺厉。刺幽王何事?刺幽王宠艳妻, 用小人,致有灾异。方玉润说“刺 皇父煽虐以致灾变也” (《诗经原 始》) 皇父为幽王妻党七子之首, “皇父煽虐”是有幽王作后台,故 方说与《诗序》之说并无本质差 异。
《十月之交》首章:“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这是世界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古 代天文学家,梁虞、隋张胄元、唐 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等,皆推 定在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曾出现日食。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在 《从十二月十四日日环食谈起》(1955年《光明日报》)一文中考订 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前776年9月)。据此,更加确认 《十月之交》刺幽王说之正确无 疑。
和《正月》诗一样,这首诗也 涉及自然灾异和社会政治的关系 问题。“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此日 而蚀,于何不臧!”《十月之交》作者的看法,实际上是古代先民的共 同认识: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变于天。” (《汉书· 郎传》) 月蚀月有盈亏, 那是常 事,不足为怪,而日食却很少出现, 一旦出现乃“乱亡之兆”,预示社会必有灾难。非但日食而已。同时,作 者还描绘了另一种自然灾害: “烨 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 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 是对灾异之甚者地震情景的真实 描写。前人说一、二章写天变 (日 食),第三章写地变 (地震),符和 诗的实际情况。古代先民认为自然 灾异是上帝给人的警告和处罚,它 和封建恶政联系在一起,如幽王二 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而且认为后者是前者的 原因,作者这种并非科学的看法, 是社会矛盾的折光表现,是现实问 题的非现实提法,然而,当 “利用 天的处分表现人间的冲突,必然在 追究自然灾害的原因时,反映出现 实矛盾,必然由对天命的说教转入 对现实的反映” (杨公骥《中国文 学》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下民 之孽,匪降自天”,明确表达了诗人 清醒的认识: 人民大众的灾难产生 于社会 “人祸”,而不是由于 “天 灾” (日食、地震等) 所致。于是, 作品展开了对统治人物的揭露和 批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无 罪无辜,谗口嚣嚣”;“艳妻” (褒 姒)、皇父等人分掌大权,作威作 福,恣意横行,残酷剥削,聚敛财 富,以伪善的礼法自文其奸 (“曰 予不戕,礼则然矣”)。这一切相当 真实地反映了宗周崩溃前夕的社 会现实,既写出自然灾异的恐怖, 又写出暴政人祸的凶恶; 既流露出 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又为自己王朝 的必然崩溃唱了一曲挽歌。
这首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先从“天变”、“地变”写起,然后 描述“人祸”——封建恶政暴虐无 道,祸国殃民,最后以诗人的忧愁 和慨叹收结,突出了 “人祸”重于 “天灾”——“下民之孽,匪降自 天”的主旨,将令人恐怖的 “天 变”、“人变”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