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之石

2019-05-16 可可诗词网-《诗经》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
        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
        曷其没矣? 武人东征,不遑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
        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遑他矣。

        《诗经》素有“诗史”之称,正如方玉润所言:“古人作诗,务要证 实。况此东征尤关国事,不可不据实直书,以备国史采录。”据此,并分 析诗歌内容,可以推断《渐渐之石》大致作于西周幽王东征荆、舒二国 之际。西周末年,幽王昏庸无道,内忧外患交困、矛盾重重、为了维护 其奴隶主政权而穷兵黩武,征役不息,因而这一时期,从役士众怨刺劳 苦之歌颇多,如 《何草不黄》等等。《渐渐之石》写的就是东征的将 士,苦于征战劳困之歌。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以采用全景的手法,成功地描绘了征途上山高 水长、风雨交加的环境,渲染气氛,使之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为 一体,充分反映了出征途中劳苦困顿的实际情况,主人公的一腔怨愤之 情溢于言表,从侧面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引起人们对将士 们的深切同情。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运用《诗经》中常用的复沓形式统贯到 底,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渐渐,音斩,山势高峻的样子。诗人的视角 很类似于自由活动的摄影机,先用仰视的近镜头拍山峦之高,再用长镜 头展示山川之远,一下一上,一高一远,山势之奇、险、怪、色、征途 之遥、远、艰、难、便跃然纸上,犹如一卷壮阔的山水画: 峰峦突兀, 直插云霄; 冲波激浪,曲折回旋,重峦叠嶂,起伏高下,逶迤千里,一 望无际。寥寥数语,一下人把人带到一个惊险峭拔而又雄奇瑰伟的自然 环境, 令人惊心动魄, 不由想起李白的诗句:“噫, 吁! 危乎高哉! 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幅山水画,不仅是静的描绘,而且随着诗 人审美视角的变化,回旋起伏,在心理上自然产生一种动态感,让读者 直接进入艺术氛围之中。
        至此,环境的渲染写到了极处。接着诗人笔峰一转,借反问自然引 出出征将士,正是他们在这“黄鹤之飞高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崇 山峻岭之间,不分昼夜,跋山涉水。视角自然而然地由远而近,推向险 象丛生,令人望而生畏的山路,将士们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其困 顿危苦、不堪驱策之状便历历如现,一股低昂沉郁之情油然升起。抒情 诗人借景抒情,以环境的艰险烘托愁苦之情,于是,惊险峭拔的群峰、 奔腾湍急的河流,便一一浸染上空寂苍凉的情感色彩,情境交融、酣畅 淋漓。充分表现了将士们内心的忧伤愁闷和悲凉。
        诗人不仅写山川,而且在第三章接着描绘了将士们在凄风苦雨中行 军不止的情境。这里,诗人不是从正面描写,而是宕开一笔,通过有白 蹄的黑猪成群地涉波而逝,月亮靠近天毕星这样两个自然现象,从侧面 写出了水灾之大,水患之多。黑猪生性喜欢群居于低湿的洼地,而今双 脚也被水浸白洗净,不得不成群结队地水中游来游去,那么将士们浑身 水淋淋的样子也可想而知,并进而使人联想到人民遭受水灾而为鱼鳖的 悲惨遭遇。而且天上的星象又预示着滂沱大雨又即将来临,而将士们却 迫于将令、想到路途尚远,于是冒着风雨,继续奔波,可想而知,其胸 中的郁愤惶悚之情是何等的强烈,其愁苦悲凉之情又是何等的深切。苦 情苦境,不堪卒读,不忍目睹。至此,将士心中诸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得 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并构成完美的艺术意境。
        《诗经·小雅》中介关征战的诗篇很多,如《四牡》、《采薇》、《出 车》、《祈父》等等,但《渐渐之石》 自有特色。它既不同于《祈父》 那种对周王朝及其爪牙近于咬牙切齿的怨疾痛骂; 也不象《出车》那 样,刻划出征将士既为自己能跟随南仲远征狁而自豪,又因久戌不归而 怀乡、愁肠百结的矛盾心理; 也不象《采薇》那样整个地描写出征者的 征战过程,以及他们在归途中,非但未被胜利的喜悦所激动,反而深味 着空废与悲凉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渐渐之石》只是着重描绘征途中艰 险,恶劣的环境,以烘托气氛见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并以此衬托出 将士们戌马倥偬,无朝着之暇的惶悚情状,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天 地,雄奇而沉郁,以壮美取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