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这首诗出自《诗经·郑风》,堪称《诗经》里的名篇 佳构。但关于它的主题,人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固执死板以 儒家思想为准绳的解诗之人出于他们的政治立场,着眼于诗歌“上以风 化下,下以风讽上”的社会教化功能,认为此诗的主题是讽刺郑太子忽 的见事不明。显然,这一观点违背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不符合本诗 的实际。其实,《山有扶苏》只是一首普通的言情之诗。它描写了年轻 女子对爱的渴求,或者说是在戏弄笑骂中抒发了女子炽热的情感,表现 出了民间女子的大胆泼辣。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诗歌开篇写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 又叫扶胥,别名朴樕,是一种不成材的小树; 隰,为低湿之地,华,通 花。高高的山坡生长满无数不成材的小树,零乱不堪; 但那低湿的地方 却冒出了朵朵荷花,清爽逼人。这两句诗虽是在写姑娘为约会而来到野 外所看见的景物,但其中却暗含着姑娘的美好理想和无限憧憬,也蕴藏 着姑娘的憎恨和戏弄。荷花的清新美丽不正象征着姑娘心目中的那位翩 翩少男?他举止潇洒,坚强不屈; 扶苏的低矮短小不正比喻着姑娘所憎 之人?他猥琐庸俗,柔弱无力。姑娘兴高采烈地跑出家门,来到野外的 约会地点,她急切地希望能见到象荷华一样美好的恋人,但殊不知事与 愿违,“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人名,郑国的美男子,这里代指姑 娘的意中人。且,借为狙,猕猴,这里比喻姑娘憎恶之人。四处寻遍也 不见心上人的踪影,但却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只活蹦乱跳的猕猴紧缠着 我。这两句诗含意极为丰富,玩味再三则觉韵味深长,它既可以看着是 姑娘未见心上人却被恶少所欺而激起的愤恨和咒骂,也同样可以看着是 年轻女子对心上人的戏弄和笑骂,但在这戏弄笑骂中却蕴藏着一股爱恋 情怀,不仅如此,这两句诗还把一个朴质无华、自然真率,大胆泼辣的 民间姑娘活脱脱地展示在了读者的而前,读罢,令人爱不释手。
诗歌第二部分写道:“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桥,通乔,高也。龙, 借为茏,水草名,即水荭。如果说诗歌第一部分的“山有扶苏,隰有荷 华”在描写自然景物之中还含着比喻的话,那么第二部分的这两句诗则 纯粹是在客观地描摹自然环境。山坡上长着高大的松树,苍劲挺拔,低 凹的沼泽中游动着水荭草。不难看出,这里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一个 “桥”字准确无误地表现出了松树的高大特征; 一个“游”字则更是形象具 体地描绘出了水荭草在沼泽里轻轻浮动的神态。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把“茏”的浮动比喻成人的游动,从而给自然景物灌注了无限生 机,使它具有了一种动态的美。
高大苍翠的松树,轻轻游动的水荭草组成了一幅无比美丽的风景小 轴,就是在这样的图画之中,一个年轻的、情窦初开的女子在焦急地寻 觅着自己的恋人。但她寻找到的并不是她日夜思念的心上人,而是一个 狡猾不诚实的捣蛋鬼。诗中借女子的口吻写道:“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其中有姑娘的失望、也有姑娘的愤懑; 既有姑娘突然寻找到心上人的 惊喜,也有姑娘佯装出的怨恨。这位民间女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 这两句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山有扶苏》这首诗在《诗经》描写爱情的诗中具有独特之处,它 既烘托渲染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更在这一自然风景画上展示了 一个民间女子独特的性格特征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女子天真活 泼、大胆泼辣的性格和喜怨交加的内心世界无疑是《诗经》中少有的。 《诗经》中不乏描写男女的爱恋和刻骨的相思,如《狡童》中就有“彼狡 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一对热恋之人偶尔产生 了矛盾,男子赌气不与女子说话,于是使得女子因为思念男子而寝食不 安。《关睢》中也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类 诗都真诚直率地抒发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但《山有扶苏》却与此不同, 它选择了约会这一特定的场合和事件,使诗歌从一开始就涂抹上了一层 幸福的色彩,同时它也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爱恋之情,而是通过戏弄和 笑骂的口气来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的又喜又怨。以戏弄之笔写男女之爱 在《诗经》中也颇多,《褰裳》中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这里女子告诫提醒她的恋人说,如果你不思念我并爱我,我 就会爱上别的男子,诗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戏谑之意,但正是在这戏谑 之中却充满着无限的深情。《山有扶苏》的戏弄和笑骂所起的艺术效果 比《褰裳》更为丰富,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戏弄和笑骂,而是在姑娘怀着 急切心情渴望看见恋人但又久寻不见之后而蓦然目睹心上人时的特殊心 情,它既是一种幸福的嗔怪,也是一种甜蜜的怒骂。因此它蕴藏着非常 深刻复杂的情韵,的确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
另外《山有扶苏》这首诗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共三十二 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毫不雕琢。不仅如此,诗歌语言还有一种对 称美,“山”与“隰”相对。“不见”与“乃见”相应,读来琅琅上口,十分隽 永。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这首诗出自《诗经·郑风》,堪称《诗经》里的名篇 佳构。但关于它的主题,人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固执死板以 儒家思想为准绳的解诗之人出于他们的政治立场,着眼于诗歌“上以风 化下,下以风讽上”的社会教化功能,认为此诗的主题是讽刺郑太子忽 的见事不明。显然,这一观点违背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不符合本诗 的实际。其实,《山有扶苏》只是一首普通的言情之诗。它描写了年轻 女子对爱的渴求,或者说是在戏弄笑骂中抒发了女子炽热的情感,表现 出了民间女子的大胆泼辣。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诗歌开篇写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 又叫扶胥,别名朴樕,是一种不成材的小树; 隰,为低湿之地,华,通 花。高高的山坡生长满无数不成材的小树,零乱不堪; 但那低湿的地方 却冒出了朵朵荷花,清爽逼人。这两句诗虽是在写姑娘为约会而来到野 外所看见的景物,但其中却暗含着姑娘的美好理想和无限憧憬,也蕴藏 着姑娘的憎恨和戏弄。荷花的清新美丽不正象征着姑娘心目中的那位翩 翩少男?他举止潇洒,坚强不屈; 扶苏的低矮短小不正比喻着姑娘所憎 之人?他猥琐庸俗,柔弱无力。姑娘兴高采烈地跑出家门,来到野外的 约会地点,她急切地希望能见到象荷华一样美好的恋人,但殊不知事与 愿违,“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人名,郑国的美男子,这里代指姑 娘的意中人。且,借为狙,猕猴,这里比喻姑娘憎恶之人。四处寻遍也 不见心上人的踪影,但却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只活蹦乱跳的猕猴紧缠着 我。这两句诗含意极为丰富,玩味再三则觉韵味深长,它既可以看着是 姑娘未见心上人却被恶少所欺而激起的愤恨和咒骂,也同样可以看着是 年轻女子对心上人的戏弄和笑骂,但在这戏弄笑骂中却蕴藏着一股爱恋 情怀,不仅如此,这两句诗还把一个朴质无华、自然真率,大胆泼辣的 民间姑娘活脱脱地展示在了读者的而前,读罢,令人爱不释手。
诗歌第二部分写道:“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桥,通乔,高也。龙, 借为茏,水草名,即水荭。如果说诗歌第一部分的“山有扶苏,隰有荷 华”在描写自然景物之中还含着比喻的话,那么第二部分的这两句诗则 纯粹是在客观地描摹自然环境。山坡上长着高大的松树,苍劲挺拔,低 凹的沼泽中游动着水荭草。不难看出,这里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一个 “桥”字准确无误地表现出了松树的高大特征; 一个“游”字则更是形象具 体地描绘出了水荭草在沼泽里轻轻浮动的神态。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把“茏”的浮动比喻成人的游动,从而给自然景物灌注了无限生 机,使它具有了一种动态的美。
高大苍翠的松树,轻轻游动的水荭草组成了一幅无比美丽的风景小 轴,就是在这样的图画之中,一个年轻的、情窦初开的女子在焦急地寻 觅着自己的恋人。但她寻找到的并不是她日夜思念的心上人,而是一个 狡猾不诚实的捣蛋鬼。诗中借女子的口吻写道:“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其中有姑娘的失望、也有姑娘的愤懑; 既有姑娘突然寻找到心上人的 惊喜,也有姑娘佯装出的怨恨。这位民间女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 这两句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山有扶苏》这首诗在《诗经》描写爱情的诗中具有独特之处,它 既烘托渲染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更在这一自然风景画上展示了 一个民间女子独特的性格特征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女子天真活 泼、大胆泼辣的性格和喜怨交加的内心世界无疑是《诗经》中少有的。 《诗经》中不乏描写男女的爱恋和刻骨的相思,如《狡童》中就有“彼狡 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一对热恋之人偶尔产生 了矛盾,男子赌气不与女子说话,于是使得女子因为思念男子而寝食不 安。《关睢》中也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类 诗都真诚直率地抒发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但《山有扶苏》却与此不同, 它选择了约会这一特定的场合和事件,使诗歌从一开始就涂抹上了一层 幸福的色彩,同时它也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爱恋之情,而是通过戏弄和 笑骂的口气来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的又喜又怨。以戏弄之笔写男女之爱 在《诗经》中也颇多,《褰裳》中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这里女子告诫提醒她的恋人说,如果你不思念我并爱我,我 就会爱上别的男子,诗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戏谑之意,但正是在这戏谑 之中却充满着无限的深情。《山有扶苏》的戏弄和笑骂所起的艺术效果 比《褰裳》更为丰富,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戏弄和笑骂,而是在姑娘怀着 急切心情渴望看见恋人但又久寻不见之后而蓦然目睹心上人时的特殊心 情,它既是一种幸福的嗔怪,也是一种甜蜜的怒骂。因此它蕴藏着非常 深刻复杂的情韵,的确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
另外《山有扶苏》这首诗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共三十二 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毫不雕琢。不仅如此,诗歌语言还有一种对 称美,“山”与“隰”相对。“不见”与“乃见”相应,读来琅琅上口,十分隽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