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杂剧的成就》
以往谈文学史的,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所特别兴盛的文学样式,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元曲兼指戏曲与散曲两类)。其实在唐代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古文,还有传奇小说。宋代除词以外,还有散文与诗,都不可忽略。到了元代,确实只有戏曲和散曲是元代文学菁华所在。而元剧比之散曲,尤其可以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戏剧是人民手里生长起来的艺术。元剧继承宋金时代的剧艺发展,而由文人参加写作,创造出完整的有文艺价值的剧本。元剧作家多数是文学修养很高的,虽然他们在社会上没有显耀的地位。他们的创作是把生长在人民中间的粗糙的、但是有生机的戏剧艺术提高到文艺作品的水平。在歌曲方面,承继唐诗宋词的优良传统,使剧作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与当时口语相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戏剧语言。在故事方面,吸收唐人传奇宋元话本中为人民所喜闻乐道的故事作为题材,而更有所发展。剧本中抒情歌曲的感染能力超过抒情诗词,因为有人物故事与剧情。如柳永以擅写送别之情著称,而《汉宫秋》、《西厢记》中送别的抒情歌曲与之相比,则更具体动人,富有艺术魅力。元剧吸收唐人传奇宋元话本中的故事,创造紧张的情节、突出的人物形象,比之小说的单纯叙事描写,又有进步。这一点如比较《会真记》与《西厢记》即可明白。因之,元曲的成就如果并合戏曲与散曲来论是超过宋词的成就,而与唐诗的成就可以相提并论的。
元剧在当时有五六百种,今存者尚有一百五十种左右。元剧题材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极其广阔。多数能真实反映宋元时代的人民生活,反映社会本质。最可贵的是,有不少剧本描写市井小民,写他们遭受的压迫,他们的斗争精神、智慧和勇气,反映一般平民的生活,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元剧是现实主义的,也结合着浪漫主义精神,有理想,有倾向性,爱憎分明。元剧中有许多去除恶霸、反对奸臣、揭露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剧本,有强烈的斗争性。元剧中有不少抒写爱情的剧本,歌颂青春的美好和有情人的胜利,有反礼教的开明思想。元剧特别歌颂女性的美德,同情于她们的被压迫,反对男子的负心,有一定的平等思想。元剧富于人民性,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人民大众是相结合的。
市民文艺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需要娱乐而产生,但文艺的作用不单在娱乐方面,而是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戏曲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戏曲文学可以说是从元剧开始,元剧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如窦娥、公孙杵臼、程婴、包公、赵盼儿、关羽、李逵等等英雄人物,原来是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人物,是从民间来的,而由于戏剧的感染力,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民的道德观念,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这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除了元剧的思想性、现实性值得我们重视以外,元剧的艺术性方面,不可忽视的是歌词的优美。作家的写作能力与文艺修养使他们能够充分表达剧中主角的思想感情。各位作家的风格不一,有本色的、运用口语较多的,有典雅的、华丽的,有沉郁苍劲的,有潇洒清新的,元人作曲的本领很高,比之明代以后曲家运用语言辞藻,生动活泼得多,不少作品可以当抒情诗篇诵读。
元剧由一人主唱,整剧一人唱到底,体制严格,不免有局限性,固然是个缺点,但也有其优点。剧本抒情成分特别浓,这类歌曲组织严密,是一气贯注的,不松懈,能集中展示主角的心情,不散乱。南戏各个角色都唱,就比较的散乱了,冲谈了抒情意味。
元剧的成就是伟大的、空前的,它在我国戏剧史及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揭开了中国戏剧史光辉灿烂的第一页,也奠定了中国民族形式的戏剧的基础。后来虽然有传奇等长本戏兴起,但以文学价值而论,反而有许多赶不上元曲的,比较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后之《赵氏孤儿记》、京剧《搜孤救孤》,比较关汉卿的《窦娥冤》与京剧《六月雪》,后者均不如前者远甚。当然也有能超过的,如《长生殿》就较《梧桐雨》为胜。
元剧的缺点:现存元剧有菁华,也有糟粕,也有不少情节公式化落入俗套,或幼稚简单、文章俚俗、奄奄无生气的剧本。有些剧本宣传迷信、神仙道化,有消极避世思想,宿命论观点;有些剧本宣扬封建道德观念;有些剧本前几折精彩而结局不免于妥协性,不能令人满意;有些历史剧只是叙述故事,人物没有个性。不过总合来看,元剧中的佳作,反比明清传奇要多。尽管浅陋,并不庸俗。
虽然在今天,元剧已无法演唱,但剧中的人物、故事流传至今,仍活在人的心中,元剧是宝贵的文学遗产。
-
什么是《古文辞类纂》
[2019-05-14]
-
什么是《骈体文钞》
[2019-05-14]
-
什么是《元曲选》
[2019-05-14]
-
什么是《六十种曲》
[2019-05-14]
-
什么是《三言二拍》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