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府》
古代的一种诗体。“乐府”最初指掌管音乐的官署,据现代的考古发现,“乐府”一名约始于秦代。汉承秦制,也设有这种机构,其职责是创作朝廷各种仪式所需要的音乐、训练乐工、收集各地民歌等。汉代人将乐府配乐演唱的歌曲或编录的民歌称为“歌诗”,魏晋六朝人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如萧统《文选》与刘勰《文心雕龙》)。汉代乐府诗既有文学侍臣的歌功颂德之作,如祭祀天地的《郊祀歌》,也有民间“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歌谣,总之都是合乐可歌的作品。这些作品一经乐府演唱便流行开来,后代照其曲谱重新作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再后来,音乐失传,仅存歌名和歌词,诗人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与原来的音乐毫不相关,甚至连句式都不相同,却照称“乐府”不误。如古乐府有《薤露》、《蒿里》两题,据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泣丧歌也。本出自田横门人,田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谓之挽歌。”《薤露》一曲的歌词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沿用此题的新作:“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阿。”《蒿里》一曲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踯蹰。”魏武帝曹操沿用此题的新作:“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乐府”就名不符实,只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作为一种诗体,被后代称为“乐府诗”的作品,除了都具有一个古乐府的旧题而外,几乎没有共同的特点可言,而这正是乐府诗的特点。如乐府诗的句式就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混合式的杂言,同一题目的作品,其句式、句数等可以完全不同,如上引《薤露》和《蒿里》。乐府诗没有什么格律限制,实际上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是连乐府旧题也不用,而只取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和便于配乐传唱的特点,根据时事自立新题,号为“新乐府”。
-
什么是《古文辞类纂》
[2019-05-14]
-
什么是《骈体文钞》
[2019-05-14]
-
什么是《元曲选》
[2019-05-14]
-
什么是《六十种曲》
[2019-05-14]
-
什么是《三言二拍》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