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沙溪宝锡院
欧阳修
为爱江西景物嘉,闲身长置在烟霞。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杼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沙溪宝锡院,寺院名,故址即今之“西阳宫”,位于江西永丰县城南140里的欧阳修故里沙溪镇南。本诗作于宋嘉祐五年(1060),作者时年54岁。在欧阳修54年的生活历程中,可以说是历尽坎坷,他自幼家贫而孤,入仕后又几次被贬,他才高气盛,正义感很强,但在官场中却多次受人诬陷排挤,屡遭挫折。所以他在晚年时,一方面忧国忧民,另一方面却又畏谗畏罪,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身在官场而心却向往着自然。本诗所反映的正是作者的这种心情。
“为爱江西景物嘉,闲身长置在烟霞。”作者写这首诗时是他在政治上比较得意的时候,他刚刚撰成《新唐书》献给皇帝,皇帝非常欣赏,和太后一起接见了他,并加官进爵以示褒奖。但作者想到的不是乘时驰骋,飞黄腾达,而是想为了欣赏家乡的如画风光,动了永远归隐,不再出山的念头。酷爱山水,酷爱自然,对作者来说是由来已久的。早在15年之前他就这样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由此可见自然山水是何等的令他陶醉,那么在这里他想“闲身长置在烟霞”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他最后又是终于致仕归隐,可见其态度是认真的,并非是随便说说而已。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作者这两句写的是江南水乡秋天的景色:这边是过霜之后的枫叶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边稻花飘香,河水澄明如镜。从这里似乎传来了令人陶醉的丰收气味。“民以食为天”,只要收成好,年景佳,这里的世界就充满了欢乐。所以,作者才接着写道: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杼遍山家。丰收之后,有了粮食,淳朴善良的村民为了还乡的醉翁不惜一切,酿出最好的酒,杀了下蛋的鸡,而且既醉之后,便留下住宿,这是白天的事情。到了晚间,醉翁醒来,信步而出,听到的是从家家户户传来的有节奏的织机织布之声。所有这一切,似乎能给读者一个画外音: 这里的景色是天下最美的景色,这里的人民又是天下最淳朴善良,最勤劳勇敢的人民。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在本诗的结尾之处,作者写了一位和尚,他不是德高望重、有学问有修养的大师长老,而是一个山野村僧,况且是独自一人,但对信仰却异常的坚定不移,达到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生之境,每天虔诚的修禅打坐。可见在这里自然环境的熏陶之下,在这里善良人民的感染之下,就连野僧也是何等的坚贞,何等的自信!作者实际上又在暗示,他要 “闲身长置在烟霞”就是因为他喜欢这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