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道升二首(其一)

2024-04-01 可可诗词网-佛道圣经文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安石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于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仙,岂问庭前柏。


        王安石早年瞩意仕途,有辅弼宏愿,而且在壮年时如愿以偿。他辅佐宋神宗实行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期间,他由于仕途畅达,便不太看重文学,他说: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刻镂,绘画也。”( 《上人书》)在矻矻于官场期间,他也写了不少诗文,但倾注其中的,主要是政治上的教化和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而在艺术性上并不着意考究。晚年罢相后,他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长于写景抒情,艺术上精益求精,黄庭坚评价说:“荆公暮年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 (《苕溪渔隐丛话》 引) 从这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看,当是王安石前期的作品。
        道升为何许人已很难确考,从诗中尚可寻绎出,这位道升和尚与王安石有过交往,似乎以前还做过道士。王安石这首诗是以调侃语气劝其还俗的。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这四句诗人以强烈对比的笔法,勾画出了今昔判若两人的道升。诗人与道升初见面时,他还是那样有风采,那时他可能还未入佛门; 可如今修行有日的道升却是又黑又糙,老态龙钟,昔日的风采已荡然无存。这四句对道升是一种痛苦的调侃,使他不能不追忆过去那似锦韶华,也不能不正视现在这令人黯然神伤的现状。诗人这四句诗是要道升认识到世俗生活的美好和佛门清灯孤火的难熬。佛门不但不能造福众生,甚至还可能戕害自身。这层意思,在诗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得到了明确。
        诗的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 “闻有道人者,于今号禅伯。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道人,即道士,不知确指何人,把“道人”和“禅伯”联系起来分析,极有可能指的是道升。诗人之所以说 “闻有”而不实指,为的是增加诗的幽默感。嬲,音niao,《隋史志》上说,释迦在苦苦修行时,许多外道邪人都来嬲恼,以乱其志,但终不能得逞。诗人在这里是取其戏弄的意思。正因为道升过去是道士,现在又皈依了佛门,所以诗人才给道升开玩笑说,自从你当了西土的和尚以后,你已经是人比黄花瘦了。
        诗的前两部分,不论是对比也好,赠以戏言也好,都是指实对方的窘境,使其自惭形秽。但这些对于这首诗让道升脱离佛门,还归世俗的主旨来说,都还属于铺平垫稳的辅助材料,诗的第三部分,亦即最后四句才是诗眼,是为道升点化迷津的关键所在:“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李璧在《王荆公诗文笺论》里对庭前柏的注是“庭前柏树子,赵州和尚禅话”。据此可知,庭前柏在诗中借代佛门。青青枝,指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现世生活。诗人在这里款款设喻,循循善诱,劝导道升说,你看生长在人世间肥沃土地上的青松枝繁叶茂,亭亭玉立,岁愈寒而色愈翠,多么令人喜爱。这人间青松也是富有灵气的呀,你何必要舍近求远,去叩问于佛门之柏呢?如果舍其喻而直言之则是,现世生活是充满机遇、充满活力的,在这里是大有作为的,可以干一番大事业而名垂史册,你何必在佛门里无谓地苦熬岁月,虚度年华呢?语气委婉,如九曲回廊,但意思又是那样显豁,那样富有说服力。
        在唐宋时期,规劝人们信佛的诗俯拾即是,而开导僧人脱离空门的诗却如凤毛麟角,极其少见。所以,这首诗就显得弥加珍贵。仕途中的王安石对佛道两者不感兴趣,这是由于当时他有强烈的用世思想。而在晚年政治上失意后,他也倾心佛门,还写了不少宣扬佛理,藏有机锋的小诗。这说明人的思想因时因势而变,不可一概而论。
        这首诗既是调侃之作,所以写得轻松舒缓,引满而发,力度和味道俱恰到好处。至于这位道升在读了这首诗后,是不是幡然醒悟,脱离空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这首诗毫无疑问给当世和后世拓出了又一块可供思考的空间,这首不可多得的劝僧还俗诗也丰富了我国的诗歌宝库。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