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山寺
赵 沨
松门明月佛前灯,庵在孤云最上层。
犬吠一山秋意静,敲门时有夜归僧。
由诗题可知,这是作者秋日旅途中投宿深山寺院时的感兴之作。
开头两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深山古寺特有的夜景图画: 苍松遮掩寺门,一轮明月高悬,佛像前一灯如豆; 作者投宿的小寺庙坐落在山顶之上,由于地势高峻,夜空中那片孤云仿佛飘动在它的脚下。这两句诗似乎信手拈来,却值得细细体味。其一,运用了倒装句式。按顺序,应该先写寺庙座落的位置,再写寺内景物。作者反常处置,意在强调寺院、禅堂的静谧超尘气氛,其妙处全在突兀、鲜明、若倒转便落平庸。第二句作者才以远景式镜头摄下寺庙的全景,突出其凌空入云的高远孤寂,巧妙地表现出远绝尘世、四大皆空的佛家心性。这两句诗先近后远,特写与全景搭配,安排错落有致,它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唐·王维 《观猎》) 异曲同工。其二,这两句诗以寥寥14字包容八种景物:青松、寺门、明月、佛像、青灯、寺庙、孤云,此外还暗含着 “秋山”。这些寻常景物和字眼,经过巧妙的拼接、组合,一幅淡远的山寺夜景图便跃然纸上,历历在目,由此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自然洗练,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另外,关于旅途之事、投宿经过,均不关一字,一概摒除诗外,显示出作者酌定题旨、立定格局之后不凡的熔裁功力。
如果说一、二句写“眼见”之景,三、4句则是转写“耳听”之声。由于寺庙高居山顶,又时值深夜,从山腰或山脚村庄中传出的犬吠,会听得格外真切,踏月归来的寺僧的敲门声更当清晰可闻。不时传来的犬吠与叩门声,使秋夜中的寺院和四周山野愈显得幽静沉寂。这一景象和氛围是一、二句意境的延伸与补充。至此,完成了全诗整体意境的创造。这两句诗是从杜甫的“伐木丁丁山更幽”和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脱化而来,但用得自然流畅而不露痕迹。
综观全诗,一、二句以景显静,三、四句以声衬静,物声结合,富于变化。这是章法的特点。全诗以超越自我的白描手法写物绘景,乍看像是纯然无我的写实之境,其实境中有我有意,不过溶我于境而已。全诗四句,一句一境,句句写静,而无一静字,整体上创造出一种高雅淡远、超凡脱俗的优美意境。“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词如此,诗亦不例外。这是本诗艺术表现的特色。诗中的优美意境,一方面体现出作者闲淡舒适的心态,另一方面与所居寺院的佛家空灵心性相吻合,颇能代表作者的创作风格。赵沨生活在金朝由征伐战乱到投戈息马的相对稳定时期,官至礼部郎中,是金代诗坛上一位很有影响的诗人。时局的平稳,仕途的顺利,加之他冲澹恬静的性格,因此他的诗作以清丽隽永著称也就势出必然。他的这首诗,艺术风格上和唐代王维的《山居秋瞑》、《过香积寺》等山水名篇比较接近,可见唐诗对金代诗歌的濡染。所以,称此诗是金代诗坛上的一首佳作,当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