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仙人情染世欲为淫女所骑
时婆罗奈国山中有仙人,以仲秋之月,于澡盆中小便,见鹿䴥麀②合会,淫心即发,精流盆中。䴥麀鹿饮之,即时有娠,满月生子,大类如人,头有一角,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边而产,见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时,见此鹿子,自念本缘,知是己儿,取已养育。及其年大,勤教学习,通十八种大经③。又学坐禅,行四无量心④,得五神通⑤。一时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军持⑥,又伤其足。便大瞋恚,以军持盛水,咒令不雨。仙人福德,诸龙鬼神皆为不雨。不雨故榖果不生,人民穷乏,无复生路。婆罗奈王忧愁懊恼,命诸大官集议雨事。明者议言:“我闻有一角仙人,上山伤足,瞋咒令十二年不雨。”王思惟言: “若十二年不雨,我国了矣,无复人民。”王即开募: “若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属我为民者,当与分国半治。”是婆罗奈国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巨富,来应王募,问诸人言:“此是人,非人?”众人言:“是人耳,仙人所生。”淫女言: “若是人者,我能坏之。”作是语已,取金盆,盛好宝物。语王言: “我当骑此仙人来!”淫女即时求五百乘车,载五百美女;五百鹿车。载种种欢喜丸⑦,皆以众药草和之以众彩画之,令似杂果;及持种种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树皮衣,行林树间,以像仙人。于仙人舍边作草庵住。一角仙人游行见之,诸女皆出迎逆,好妙华香供养仙人。仙人欢喜,诸女皆以美言敬辞问讯仙人,将入房中,坐好床褥。与好净酒,以为净水; 与欢喜丸,以为果蓏。食饮饱已,语诸女言:“我从生已来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与我愿,得此果水。” 仙人问女: “汝何以故肤色肥盛?”答曰:“我曹食此好果,饮此美水,故肥盛如此。”女曰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言:“亦可住耳。”女言: “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复与诸美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欢乐,饮食七日,酒食皆尽,继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 “已尽。今当共取,去此不远,有可得处。”仙人言: “随意。”共出,去城不远,女便卧地,言:“我极不能复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骑我项上,我当担汝。”女先遣信报王:“王可暂出,观我智能。”王见问言: “何由得尔?”女曰: “以方便力⑧。”无所复能,令住城中,好供养,恭敬之,足其所欲,拜为大臣。住城少日,身转羸瘦。念禅定心,厌此世欲。王问仙人: “汝何不乐?”答曰: “虽得五欲,常念林间。”王自思惟:“若我强违其志,违志为苦,苦极则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当复何缘强夺其志!”即发遣之。即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①《独角仙人情染世欲为淫女所骑》: 独角仙人是梵文Ekasrnga的意译,也译作 “一角仙人”“独角大仙”。印度伟大史诗 《罗摩衍那》第 一篇八 、九、十等三章中即述此故事。佛教取之,演化为佛本生故事,见于《佛所行赞》卷1,《大智度论》卷17等经论中。《大唐西城记》卷2亦曾略述此故事梗概。我们以 《经律异相》卷39所载为基础,用 《大智度论》卷17增改字句,录成此篇。篇题依《经律异相》。 ②䴥(jia)麀(you):麀,公鹿;麀母鹿。 ③[十八种大经]指“毘伽罗论”等十八类重要佛经。将重要经典分为十八类,是一种佛经分类法。通十八种大经,意近于精通一切佛经。④四无量心:佛教术语。梵语Catu-rapramana的意译。指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而应具有的四种精神,即:一、慈无量心:思惟如何为群生做好事,给以欢乐(与乐);二、悲无量心:思惟如何才能拯救众生苦难(拔苦);三、喜无量心: 见到其众生离苦得乐,感到喜悦; 四、捨无量心: 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等。⑤五神能: 又名 “五通”“五神变”。佛教认为,“不思议”为 “神”,“自在”为 “通”,“不思议自在”的意思,大致可理解为神妙到无法想像的程度,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它具体发挥为五种作用: 一、天眼通; 二、天耳通、三、他心通; 四、宿命通; 五、如意通,又叫神境通。见《大智度论》卷五。⑥[军持]梵文Kundi的音译。意为净瓶式澡罐。南亚次大陆古代修持者和后来的佛教僧人随身所用的贮水器。汉化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的甘露净瓶即由之脱化,蜕变成中国式长颈花瓶开关。⑦欢喜丸:梵语Mahotika的意译。音译“摩呼荼迦”。南亚次大陆的一种面饼,用奶油调和面粉,并糅合蜜、姜、胡椒、葡萄、胡桃仁、石榴等多种材料,烹制而成,有多种调料法。有时加上各种药草,使之具有特殊的药效。⑧[方便力]方使。梵文Upaya的意译。佛教名词,涵义丰富,主要指为度脱众生所使用的种种灵活方法。方便力,是方便的“力用”,即方便的具体使用与作用。按,扇陀此处用这种词语,有其调谑性。近代小说中恶僧调戏妇女,常说“女施主行个方便”,似已肇端于此等处。
独角仙人的故事,也是佛教从古代神话中截取改造而来。因其本身原为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一小部分,作为文学素材,情节、人物、对话等早在流传中浑成定型,基础极好,几乎不烦改造,只须在结尾加上本生经的那套点明“谁是谁的前生”格式便可,所以,可以把这则故事看成是《罗摩衍那》全书中一个片段的简明节译本。
修行人被女人所迷而失戒,是佛教故事的传统题材。如“拔劫仙人见王女发欲失神通”“五百仙人见闻女人色声皆失神通”等皆是。主角都是仙人。失神通后,通过修行,还可再度炼成。与佛教教义游离。汉化佛教进一步发展世俗化以后,描写和尚失戒的故事已脱离外国的本生经格式,而与“轮回报应”的夙世孽缘结合,来阐明因由。典型的例证是明代冯梦龙所辑的《古今小说》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柳宣教因上任时玉通和尚未来参谒,让妓女吴红莲引诱他破了戒。玉通和尚因此圆寂,后来转世变成柳家之女柳翠翠,当了妓女,败坏了柳家的门风。后经月明和尚点化,“这冤冤相报才算完了。”从两篇内容上可明显看到佛教原型的故事和中国化后的小说的区别:勾引独角仙人是为了解除国家的旱灾,吴红莲却是受了官府之命,而下命令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玉通和尚没有下山参谒。独角仙人很是有些气势,他可以命令天不下雨,可是他被迷也极为容易,玉通和尚却极为和善,他终被诱惑也因红莲利用了他的善良。独角仙人被迷之后,仍可以安定生活,而玉通和尚却圆寂了。独角仙人最终自己醒悟,重返山林修行,而玉通和尚却转世成柳家之女冤冤相报,最终经高师指点才迷途知返。
相对来说,一方面,汉族本无男女间禁欲的传统,这种故事原本都是外来的,为适应中国读者胃口,《度柳翠》将这种类型的故事彻头彻尾汉化,并把它的内容和佛教教义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若把舶来品原本与佛教的关系比作水果糖与包糖纸,那么,汉化了的这类故事则是无包装加了药的宝塔糖。另一方面,为取悦于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除了加强世俗性与故事性以外,加进大量露骨的庸欲描写,这就使改编本缺少原史诗中那般神奇美丽。
独角仙人的故事,也是佛教从古代神话中截取改造而来。因其本身原为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一小部分,作为文学素材,情节、人物、对话等早在流传中浑成定型,基础极好,几乎不烦改造,只须在结尾加上本生经的那套点明“谁是谁的前生”格式便可,所以,可以把这则故事看成是《罗摩衍那》全书中一个片段的简明节译本。
修行人被女人所迷而失戒,是佛教故事的传统题材。如“拔劫仙人见王女发欲失神通”“五百仙人见闻女人色声皆失神通”等皆是。主角都是仙人。失神通后,通过修行,还可再度炼成。与佛教教义游离。汉化佛教进一步发展世俗化以后,描写和尚失戒的故事已脱离外国的本生经格式,而与“轮回报应”的夙世孽缘结合,来阐明因由。典型的例证是明代冯梦龙所辑的《古今小说》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柳宣教因上任时玉通和尚未来参谒,让妓女吴红莲引诱他破了戒。玉通和尚因此圆寂,后来转世变成柳家之女柳翠翠,当了妓女,败坏了柳家的门风。后经月明和尚点化,“这冤冤相报才算完了。”从两篇内容上可明显看到佛教原型的故事和中国化后的小说的区别:勾引独角仙人是为了解除国家的旱灾,吴红莲却是受了官府之命,而下命令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玉通和尚没有下山参谒。独角仙人很是有些气势,他可以命令天不下雨,可是他被迷也极为容易,玉通和尚却极为和善,他终被诱惑也因红莲利用了他的善良。独角仙人被迷之后,仍可以安定生活,而玉通和尚却圆寂了。独角仙人最终自己醒悟,重返山林修行,而玉通和尚却转世成柳家之女冤冤相报,最终经高师指点才迷途知返。
相对来说,一方面,汉族本无男女间禁欲的传统,这种故事原本都是外来的,为适应中国读者胃口,《度柳翠》将这种类型的故事彻头彻尾汉化,并把它的内容和佛教教义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若把舶来品原本与佛教的关系比作水果糖与包糖纸,那么,汉化了的这类故事则是无包装加了药的宝塔糖。另一方面,为取悦于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除了加强世俗性与故事性以外,加进大量露骨的庸欲描写,这就使改编本缺少原史诗中那般神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