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普济寺联

2024-09-09 可可诗词网-佛道圣经文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佚 名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全联分别为四、七、六、四言组成的四段体二十一字长联。联头为“间字联珠”句法、七字句为标准的律句、六言句为古词牌句型、结尾四字为古四言诗句法。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不但是对联艺术中的上乘格即“反对格”(上下联词相反成对),同时又是“自对”巧格:如上联中的心与佛、从与问、彼岸与迷津、渡头与宝筏、航与路等字词都在本句中各自互成对仗。下联艺术手法等同。可见联语艺术水准很高。
        全联从形象对比中写佛道禅心,直扬佛家禅旨:“即心即佛”;明佛教宏观:“是色是空”;宣扬佛道为“慈航”;以普渡众生为已任。四十二字把佛家宗旨观点、方向任务阐释得详尽无遗,形象地相比得如生似画,堪称一纸佛道宣言书、禅心联语的代表作。
        上联“即心即佛”见北朝高僧(公元569年殁) 的 《心王铭》。《无量寿经》表佛为“是心是佛”。而《汉纪·十 ·永年十三年》则释为: “佛者,汉言觉也。”可见,觉悟就是佛 (性)。“慈航”,佛经 《大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渡众脱苦海”。普渡众生天下己任的佛家观于此湛然可见。难怪唐代大诗家白居易《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中也有“济苦得慈航” 的吟咏了。由此可明白整个上联的佛道禅心:
        以菩萨 (普陀主佛为观世音菩萨) 现身说法姿态向众生阐宣佛道,指点迷津,引航彼岸……
        下联 “是色是空” 出佛经 《般若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试按唯物辩证法语通俗浅释,“色”,即人眼所观之象;“空”,即是对 “色” 的一种必然的否定境界。佛家认为 “色” (物质形态) 都是由一定 “缘”“法” (事物内在的联系) 造化而成。因此,“缘”尽 “色” 自无,即变成为 “空境”。“法相”《法华经》即 《妙法莲华经》有 “诸法实相”之说,认为凡事物内在联系均有规律反映成一定形相。世界最大翻译家之一、佛教史上的著名的高僧、中国唐朝玄奘大法师对此释为: “实相无相”“空,无相无愿”,这也就是 “色(相) 即是空”之意了。“祥云”即“慈云”,唐太宗李世民《三藏圣教序》“引慈云于西极……佛以慈悲为怀如大云之覆盖世界。”这和 《左传 ·文 ·十八年 “宣慈惠和”疏》说的 “慈有爱,出于心,恩彼于物”都是与人向善一片祥和之意。至于 “无方” 《辞源》 注为 “四方可为也”。其语出《庄子 ·天运》篇 “动手无方,居于窈冥,没有极限” 的意思。由此可明白整个下联的禅意: 通过佛家的 “色”“空”大论,阐明佛的宇宙宏观,通过 “法相”相对辩证,析示物界的内在规律,从而颂扬佛门法力无极无涯。全联可意释为:
        人能心悟人可成佛,唯有靠佛才能得到指点,那驶向佛地的宝船,普渡众生脱离苦海的愿望才有成功之路;
        缘化物形缘尽便空,只要诚心便可看见菩萨,唯一片祥云的佛门,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法力真是无极无涯。
        通赏四十二字阐宣佛道与众生向善,写得旨宏意窈,手法精巧,堪称佛禅佳联。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