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罗父子之死
《旧约·撒母耳记上》第31章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杀仆倒的。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的子们,杀死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气势很凶。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就吩咐拿兵器的人说: “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很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这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
住在平原那边并约旦河西的以色列人,见以色列军兵逃跑,扫罗和他儿子都死了,也就弃城逃跑,非利士人便来占领。次日非利士人来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仆倒在基利波山,就割下他的首级,剥下他的军装,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给他们庙里的偶像和民众报信。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亚斯他录庙里,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基列雅比的居民听见非利士人向扫罗所行的事,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体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烧了,将他们的骸骨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并禁食七日。
本文写了扫罗及其儿子们战死疆场的经过。说起扫罗的死因,事实远比非利士人在战场上杀害扫罗复杂。作为以色列的开国君主,扫罗一生一直在三条战线上作战,一条是以非利士人为代表的,包括亚扪人、亚玛力人、摩押人、以东人并琐巴诸王的异族入侵,扫罗以大败亚扪人在以色列民众中获得极高的威望,从而登上了王位;最后他又死在与非利士人殊死血战的沙场上,可以说他东征西讨的战绩是无比辉煌的,他这种马革裹尸的结局也是死得其所。第二条战线是扫罗为巩固王位而对以撒母耳为首的祭司集团所进行的斗争,祭司集团不愿放弃神权政权一体化的士师政治,而扫罗又不愿只当个傀儡国王,两者便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世俗权力和神权的斗争中,扫罗依靠武力,大开杀戒,从肉体上消灭巫师术士,并且亲眼看到了祭司集团的领袖撒母耳先他而死,可以说在这条战线上他也取得了有限的胜利。第三条战线是扫罗与大卫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扫罗出于偏执狭隘的心理嫉妒大卫,这是他人格病态的表现,但大卫的确是以色列民族中对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对于这一点,扫罗还是慧眼识英雄的。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王位,为了保卫扫罗家的江山能够传之万代,扫罗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各种手段谋害大卫,甚至对永生万能的上帝的誓约也可以置之脑后。但是,在这一条战线上,扫罗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大卫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成长得更为强大,扫罗倒行逆施的行为也使大批人才和祭司集团站在大卫一边,从而壮大了大卫的力量。
任何精明的统帅,都会避免腹背受敌,此是兵家大忌。扫罗并非不懂得这一点,然而箭在弦上,情势使然,扫罗已经别无选择,纵然此时扫罗有天大的本领,也难免心劳日拙、捉襟见肘。
在躲避扫罗的追索时,有一次大卫逃到了挪伯的祭司亚希米勒那里,亚希米勒胆小怕事,大卫没有将他失宠出逃的真相告诉他,只是说自己是受扫罗的秘密差遣来的。大卫又饥又渴,亚希米勒没有准备食物,便将献祭给上帝的撤下来的陈饼给他吃了,大卫没有随身的兵刃,亚希米勒又将他收藏的歌利亚的刀拿给他。大卫吃饱了,拿上兵刃就走了。这件事被扫罗的司牧长奸臣多益看在眼里,于是就报告了扫罗。这一密报还触动了扫罗的心病,他原先一直怀疑大卫与祭司们有勾结(事实上也确有其事,撒母耳就曾暗地里膏大卫为王),如今可抓到了真凭实据。
祭司们既然不肯支持扫罗,扫罗就决心以恐怖手段对付他们,使他们心怀恐惧,不敢再轻举妄动。不管亚希米勒如何为自己和大卫辨白,扫罗仍然不为所动,他需要的是借口,而不是事实。扫罗大开杀戒,一天就杀了挪伯众祭司85人,又罪及无辜,将挪伯祭司城的男女老幼,甚至吃奶的孩子,全都斩尽杀绝,只有亚希米勒的一个儿子亚比亚他幸免于难,逃到了大卫那里。扫罗杀挪伯的祭司和全城的百姓是一个罪恶的血腥屠杀,它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表明扫罗打算以武力从肉体上消灭不肯支持他的祭司们,一时间,恐怖的气氛笼罩了以色列。祭司们人心惶惶,不知何时自己会遭到挪伯的祭司们一样的命运;而以色列的老百姓则对王权和神权的斗争茫然不知所措,在他们的眼中,上帝的仆人祭司是不能得罪的,否则在身后他们那有罪的灵魂就不能顺利地升入天国。
在扫罗杀害挪伯城的祭司时,出现了一个插曲,扫罗的部下拒绝屠杀祭司,害怕上帝会由此怪罪他们。最后还是奸臣以东人多益帮助扫罗摆脱了尴尬的局面,他率人屠杀了祭司。在残暴的屠杀面前,祭司们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不断进行挑唆,煽动不满,并且将撒母耳曾以上帝的名义膏大卫为王的事广为传播,以引起人们对扫罗的不满。
但是,作为为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扫罗仍然具有崇高的威望,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以前的功绩,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作风也使人们对他保持崇敬。扫罗的威望之高,使大卫都不愿冒杀死扫罗所带来的风险,尽管他曾经至少有两次机会这样做。
这时,以色列和扫罗的宿敌非利士人却帮了忙。祭司们的反对和大卫的逃亡使扫罗失去了许多人的支持,非利士人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时机,便不断侵犯以色列的边境。这一次,非利士各部族聚集了强大的兵力,联合进犯以色列,来势非常凶猛。此时,扫罗由于失去了祭司们和大卫追随者的支持,地位空前虚弱。在即将到来的决战前夕,双方的实力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利士军旅聚集在书念安营,扫罗也带着以色列的部众在基利波扎寨。扫罗登上山顶查看敌情,可以直视耶斯列谷地。远远望去,只见非利士人阵营严整、旌旗敝日,扫罗心知不是对手,心里非常惊慌。病急乱投医,扫罗求问上帝,上帝却不以任何形式回答他。他又想找巫师问卜,以求凶吉,然而巫师、术士都快被扫罗杀光了,剩下的也不敢公开活动。扫罗只得微服简从,到隐多珥去求见一个女巫,女巫不肯违背国王的命令而丢掉性命,只是在扫罗赌咒发誓后,女巫才答应为他行巫术。在扫罗的要求下,撒母耳在女巫身上附体,他问扫罗:“你为什么还要来打搅我?”扫罗说: “非利士人来攻击我,上帝也离开我,不再借先知或梦回答我。因此请你上来,好指示我应当怎么办。”撒母耳说:“耶和华已经离开你,并且与你为敌,你又何必问我呢?耶和华照他借我说的话,已经从你手里夺去王权赐予别人,就是大卫。因你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他恼怒亚玛力人,你没有灭绝他们,所以今日耶和华向你这样做。并且耶和华必将你和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里,明天你和你的儿子们必与我在一起了。耶和华必将以色列的军兵交在非利士人手里。” 听了撒母耳阴魂这番无比凄惨的预言,甚至连刚强的扫罗也不禁大惊失色,猛然仆倒在地。这咒语般的预言笼罩在他的心头,他明白大势已去,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只是在随从和女巫再三劝解之下,他才从地上起来,吃了一点东西,匆匆赶回营中。
在即将到来的与非利士军队的决战中,扫罗失去了无敌将领大卫,也得不到祭司集团的支持,甚至一度看顾过他的上帝也背他而去,这样,扫罗只能只能依靠自己去与敌人作殊死的搏斗了。这样的决战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意味。
激烈的决战终于在第二天打响了。正如撒母耳预言的那样,以色列人大败而逃。扫罗的儿子亚比拿达、麦基舒亚阵亡,连一贯英勇善战的约拿单也未能幸免。扫罗本人也身负重伤,他害怕受到未受割礼的异教徒的侮辱,使让给他拿兵器的人刺死他,那拿兵器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要用国王的兵器刺死国王,所以不肯,扫罗就伏刃自杀了。这一仗,以色列国王扫罗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他们的亲信随从,都一同阵亡了,真是一场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激烈战斗。
扫罗死后,非利士人攻城掠地,乘胜前进,又寻得扫罗的尸首,肆意加以侮辱,并将他的尸身悬挂在伯珊的城墙上,以此炫耀武功,恐吓以色列民众。扫罗毕竟是以色列国王,对以色列国王尸体的侮辱也就是对以色列国家全体人民的侮辱,所以基列雅比的勇士在夜间将扫罗的尸首从伯珊城上摘下来,加以妥善安葬,并为悼念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国王,禁食7天。
按照编撰《圣经》的祭司们的观点,宗教神权应该大于王权,国王的使命就是信仰崇尚耶和华,进而服从耶和华在世间的代理人祭司。当神权和王权利益一致时,神权可以辅佐王权,给王权以精神统治上的支持;当神权和王权发生矛盾时,王权则要无条件服从神权,这当然是神职人员一厢情愿的想法。扫罗由于和以撒母耳为代表的祭司阶层意见相左,并且滥开杀戒,屠杀祭司阶层,因而得不到《圣经》编撰者的好感,对于扫罗为反抗异族追侵略,悲壮地血染沙场的结局,《圣经》的编著者们也没有表示应有的同情,而是认为他是咎由自取。然而,《圣经》以惊人的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以色列黄金时代的头两位国王扫罗和大卫,以精致细腻的手法表现了扫罗和大卫,扫罗和撒母耳以及祭司集团的关系。虽然《圣经》的编纂者并不掩饰他们的好恶,但他们却并未因此隐恶而扬善,使我们仍然能够从《圣经》的字里行间,得窥以色列国第一代君王的风范。
本篇故事虽然不长,却将扫罗视死如归的精神和人民对他的悼念写得生动真切,催人泪下。纵观扫罗的一生,他虽然心胸狭隘、嫉妒大卫,又滥开杀戒、不计后果,但他一生鞍马劳顿、开疆辟地,为保护以色列人的生命和财产做了不少好事,他为政清廉、艰苦朴素,也有口碑。所以人们悼念他,将他的尸身夺回重新隆重安葬。他的骸骨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表现了人民对他深厚的哀悼之情。甚至大卫,在扫罗生前一直不断逃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然而在听到扫罗和好友约拿单的死讯后,也十分悲痛,他还做了一首哀歌,凭吊扫罗和约拿单。歌词大意是:
骄傲啊,以色列,
几多英雄,几多豪杰!
大丈夫虽死犹生,
壮怀激烈!
且莫告诉亚实基伦,
也不要惊动迦特,
因为啊,不能——
不能让非利士的女儿幸灾乐祸。
基利波山再不会降雨露,
基利波山再不会长草木,
只因啊,只因——
英雄的战袍在那里被鲜血染污。
多少强敌倒在扫罗的枪下,
多少劲旅死在约拿单的刀口,
——像山鹰搏击长空,
——像雄狮在林中怒吼!
哭吧,以色列的女儿,
尽情哭个够!
是扫罗使你们青春更美,
是扫罗使你们爱情生辉。
约拿单哟,我的好兄弟,
你怎能,怎能——
就这样仆倒疆场,忍心离去!
不,你那赤诚的心,
连同深挚的爱,
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光荣啊,以色列,
几多英雄,几多豪杰!
大丈夫虽死犹生,
壮怀激烈!
可以说,大卫的哀歌表达了以色列民众的心声,是对国王扫罗一生公允真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