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
又译知识范型、知识形态、知识阶,福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一种文化模式,是一个特定时代确定文化的最高概括形式。
来自法文épistémè。épistémè由福柯根据希腊文epistêmê构成。epistêmê即拉丁文scientia,原义为科学或知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episteme指理性知识(算学、几何学、天文学与和声学);亚里士多德用它来表达科学的多样性或各种类型或等级(从诗学到实用科学到理论科学,从算学到几何学,从光学到几何学);海德格尔则用此词界定哲学(哲学是真之学即真学)。
1966年,福柯在Diogène杂志(No53,1—3月号)发表了Laprosedumonde(“世界之景”)一文,论述了épistémè概念;同年3月,《词与物》出版;发表于Diogène的“世界之景”即《词与物》的第二章,但略有差异,并且比《词与物》先问世;因此,对读者来说,épistémè(福柯知识型)最早出现在Diogène杂志的“世界之景”一文中。其实这一区别并不是根本性的,再说,对福柯本人而言,这个概念早在1964年左右就产生了。知识型在《词与物》中是个中心概念。不理解它,就读不懂《词与物》。该书正是对人类知识型这一现象进行一番考古。
知识型确定了一定时代的知识领域:它处于科学或知识自身的外部,奠定了科学或知识的基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福柯把知识型分成三个绝对对立的形式:文艺复兴时代知识型、古典时代知识型和近现代知识型(包括后现代知识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型表明了词与物之间的相似性;古典时代知识型表明了词与物之间的代表性,建立了一个同一———差异体系;近现代知识型引入了历史性和意义概念,人文科学及其对象“人”得以诞生。这三大知识型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型网络。从一个知识型到另一个知识型,存在着历时间断性(断裂),但在每一知识型内部又存在着共时连续性(相关性)。西方文化发生了两次大断裂: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和古典时代之交,第二次产生于古典时代和近代之交。福柯的知识型是知识的一种特殊秩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它具有局部间性与深层次性。其局部间性表明,差别很大的知识间具有同一体形(configuration)或样态(mode),比如17世纪的三大知识财富分析、普通语法学和博物学,都被福柯置于同一语言理论分析模式之下。其深层次性是处于认识论化边缘的第三级科学史,即福柯自己提出的考古学史(比如知识型分析);第一级科学史是具有形式化水平的循环分析,只产生于科学性内部;第二级科学史是处于科学性边缘的科学认识史。福柯宣称考古学史远离科学史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居于知识最深处,它具有历史先天性,是一个时代知识的可能性条件。
很明显,知识型不是思想史的对象,而是人学考古学的主题。人学考古学是知识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对知识型的考察,必须服从知识考古学的结论、意见、原则和标准。特别要遵守考古原则,符合考古标准。原则有新颖原则、矛盾分析原则、比较描述原则及转换标记原则;标准有对象形成标准、陈述形式的形成标准、概念形成标准与策略形成标准。知识型在福柯学说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给西方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了人文科学和人的陷阱,具有一种毁灭力或爆炸力,终结了结构主义的鼎盛时期。
来自法文épistémè。épistémè由福柯根据希腊文epistêmê构成。epistêmê即拉丁文scientia,原义为科学或知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episteme指理性知识(算学、几何学、天文学与和声学);亚里士多德用它来表达科学的多样性或各种类型或等级(从诗学到实用科学到理论科学,从算学到几何学,从光学到几何学);海德格尔则用此词界定哲学(哲学是真之学即真学)。
1966年,福柯在Diogène杂志(No53,1—3月号)发表了Laprosedumonde(“世界之景”)一文,论述了épistémè概念;同年3月,《词与物》出版;发表于Diogène的“世界之景”即《词与物》的第二章,但略有差异,并且比《词与物》先问世;因此,对读者来说,épistémè(福柯知识型)最早出现在Diogène杂志的“世界之景”一文中。其实这一区别并不是根本性的,再说,对福柯本人而言,这个概念早在1964年左右就产生了。知识型在《词与物》中是个中心概念。不理解它,就读不懂《词与物》。该书正是对人类知识型这一现象进行一番考古。
知识型确定了一定时代的知识领域:它处于科学或知识自身的外部,奠定了科学或知识的基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福柯把知识型分成三个绝对对立的形式:文艺复兴时代知识型、古典时代知识型和近现代知识型(包括后现代知识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型表明了词与物之间的相似性;古典时代知识型表明了词与物之间的代表性,建立了一个同一———差异体系;近现代知识型引入了历史性和意义概念,人文科学及其对象“人”得以诞生。这三大知识型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型网络。从一个知识型到另一个知识型,存在着历时间断性(断裂),但在每一知识型内部又存在着共时连续性(相关性)。西方文化发生了两次大断裂: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和古典时代之交,第二次产生于古典时代和近代之交。福柯的知识型是知识的一种特殊秩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它具有局部间性与深层次性。其局部间性表明,差别很大的知识间具有同一体形(configuration)或样态(mode),比如17世纪的三大知识财富分析、普通语法学和博物学,都被福柯置于同一语言理论分析模式之下。其深层次性是处于认识论化边缘的第三级科学史,即福柯自己提出的考古学史(比如知识型分析);第一级科学史是具有形式化水平的循环分析,只产生于科学性内部;第二级科学史是处于科学性边缘的科学认识史。福柯宣称考古学史远离科学史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居于知识最深处,它具有历史先天性,是一个时代知识的可能性条件。
很明显,知识型不是思想史的对象,而是人学考古学的主题。人学考古学是知识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对知识型的考察,必须服从知识考古学的结论、意见、原则和标准。特别要遵守考古原则,符合考古标准。原则有新颖原则、矛盾分析原则、比较描述原则及转换标记原则;标准有对象形成标准、陈述形式的形成标准、概念形成标准与策略形成标准。知识型在福柯学说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给西方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了人文科学和人的陷阱,具有一种毁灭力或爆炸力,终结了结构主义的鼎盛时期。
今日更新
-
阿伦特,哈娜
[2020-03-21]
-
阿契贝,契努阿
[2020-03-21]
-
阿特伍德,玛格丽特
[2020-03-21]
-
艾斯勒,理安
[2020-03-21]
-
奥茨,乔伊斯·卡罗尔
[2020-03-2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