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子
   
 				        源于法文pli。pli原义指褶子、裥、褶痕、折成或搓成的皱纹,波状皱纹,皮肤皱纹,地层褶皱,多层胶合板的一层等。1988年,德勒兹出版《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Lepli,Leibnizetlebaroque),pli(褶子)一词有了哲学含义,被引入哲学领域。德勒兹在莱布尼茨哲学和巴洛克风格中,发现了一个褶皱世界(褶子),即身和心的重合与折叠。身和心不断地折叠、延展和重折。这个褶子就是莱布尼茨所揭示的“单子”,成为莱布尼茨思想(哲学家)与巴洛克风格(艺术家)之间的通道。德勒兹在《福柯》中用褶子分析了思想内部结构的主体化过程。思想的内在结构和思想的外在结构互相胶合、折叠,形成褶子。可见,“褶子”一词在德勒兹哲学中获得了全新的意义,表明了身与心间的差异性与不可分离性、普遍和谐与回转迭合。				
                      
  
 
    
        
      
      今日更新 
          -  
             阿伦特,哈娜[2020-03-21]
-  
             阿契贝,契努阿[2020-03-21]
-  
             阿特伍德,玛格丽特[2020-03-21]
-  
             艾斯勒,理安[2020-03-21]
-  
             奥茨,乔伊斯·卡罗尔[2020-03-21]
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