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诠释学

2022-09-22 可可诗词网-后现代文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所提出。成中英立足于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对西方哲学进行了反思,同时又反省中国哲学的地位和意义,对中西方哲学进行了比较和融会,从而提出了“本体诠释学”,试图藉此来实现重建和实现世界哲学(包括西方哲学的转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的目标。
        所谓本体诠释学,就是把诠释学(解释学)同时看成本体论和方法论。即本体诠释学本身既是一种本体哲学,同时又是一种方法哲学,更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重建(再建构)的方法。本体诠释学就是对本体与方法二者同时予以肯定,用二者相互决定、相互批判,在不同的情况下达到认识本体和掌握方法的目标。本体诠释学可以说是一种开放的方法论的思考。“本体诠释学”的提出显示了诠释学发展过程中的方法和范围的扩大和深化。
        具体说来,本体诠释学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现象分析,包括如何用自然理性从经验的立场来了解和分析现象,将其整理成正反对偶的现象,然后再归结为一体的、整体的现象。二是本体思考,就是说掌握了现象以后还要把握其整体,从部分到整体。亦即就本体来掌握整体,借助部分把握整体。三是理性批判,即掌握了本体和现象之后,用理性的方法将其整体地分析地呈现出来,成为一个语言的沟通的秩序,以此达到沟通、综合了解、比较的目的。四是秩序发生论,在掌握了整体现象、理性之后,还要使一个现有的秩序转化为更好的秩序、更需要的秩序,这是一个历史的要求,所以又称为“历史分析”。经过这四个阶段后,本体才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就是本体诠释学。
        按照本体诠释学的观点,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可以被视为本体诠释学的应用。可图示如下:
        现象化(现象学)→结构化(结构主义)→过程化(过程哲学)→语言化(日常语言分析)→逻辑检验化(逻辑分析)→理论化(科学哲学)→效果化(实用主义)→目标(批判理论)。
        上图体现出了本体运作的八个程序。诠释将外在的“本文”现象化,然后寻找其内在的结构与发展过程;再将“本文”建构成一套语言,通过逻辑分析,寻找其内在意义,转化为整体系统;最后再经过效果检验,以求达到目标,回归到对“本文”现象的掌握。可以说,西方现代哲学的每一流派都可被视为构成了本体诠释过程。
        成中英认为,本体诠释学的看法是植根于中国哲学观念之中的,尤其是植根于强调整体作用的《周易》哲学之中。其观点可以说最早见之于《易传》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是既差异对立,又相生相成的。
        本体诠释学的意义在于,一是希望主客体能够相互解释、结合,既能相互解释,又能重物又重人;二是要求部分与整体的结合。
        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包含了重建当代哲学的新方法。本体诠释学不仅要解释已经存在的本体思想,而且还要开辟新的本体世界。这种诠释本身即是本体的活动。为了找到本体,又必须不断地打破方法论。本体诠释学作为哲学建构的方法,具有重建和实现世界哲学的目标的潜力。
        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是试图通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方传统哲学进行反思与批判,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源,实现将中国哲学世界化、世界哲学中国化的目标,创造出面向未来的新哲学。就此而言,本体诠释学在根本取向上接近具有建设性思考向度的后现代哲学。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