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尔诺,泰奥多尔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音乐理论家和社会学家。1903年生于法兰克福。就学于法兰克福大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8—1969年,一直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保持联系,曾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务,兼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著述甚丰。1970年罗尔夫·蒂德曼曾编印过23卷本的《阿多尔诺全集》,收集了他的主要著作。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阿多尔诺一向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家闻名于世。人们惯于将他看做是与西方社会和哲学传统联系密切的“批判理论”家,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这里讲的后现代,不是指线性思维意义上的某一现代阶段之后的时间段,而是指阿多尔诺批判理论的矛头所向和精神寄托,实际上概括了阿多尔诺批判思维的前提和美学理论的抗通约特点。确切些说,阿多尔诺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展开了对西方社会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激烈批判。对现代性的解剖和透视贯穿于他的学术生涯,激进的现代性使他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处于当今人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行列对阿多尔诺早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瓦尔特·本雅明。但是交往伊始,他的学术观点就和本雅明大相径庭。本雅明认为现代科技的复制手段是积极的进步的甚至是革命的因素。阿多尔诺则敏锐地指出了科技复制手段所掩盖的文化工业机制。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在初登文坛时就对海德格尔等官方哲学看好的思想家不以为然。不论是在博士论文中分析克尔凯郭尔哲学之时,还是在后来关于赫尔德林文艺创作的评论中,阿多尔诺不止一次对海德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粉饰矛盾的思想进行过抨击。当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是反思与批判双管齐下,扬弃与超越统筹兼顾,既汲取马克思主义中批判的解放的活力,也揭露苏式马克思主义僵化和专断的弊病。尽管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显得十分大胆而洒脱,因此让意识形态专家们难堪甚至愤怒,但是其思想深度和所涵盖的现当代历史教训,多少说明这是一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是马思主义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现当代世界的回应。
阿多尔诺与霍克海默合著了《启蒙的辩证法》和《理性的辩证法》,后来阿多尔诺独立完成了《否定的辩证法》。这三部关于辩证法的重要著作无疑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它们从整体上和思维深处剖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理性本身转化为一种既支配自然又支配人类的非理性力量的过程。社会生活的工具理性化,体现了极权主义社会控制机制对自由的否定。进步转入它的反面,启蒙是极权主义的启蒙,体系的危害要求人们思索反体系、非体系和超体系必要性。这种批判理论实际上构成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前提。阿多尔诺毕生勤奋思考,将批判的笔触伸展到失眠症、恐怖环境、儿时记忆、性关系、死亡率、邪恶势力以及语言等主题(《道德的最低限度》、《独裁者的性格》),伸展到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广阔领域(《瓦格纳研究》、《新音乐哲学》、《文学评论》、《美学理论》),伸展到文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三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关于义务的辩证法》、《社会理论和文化批判》、《社会学概论讲义》),概言之,他以不同凡响的哲思透视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病态,唤起人们对自然、人类、文明、拯救、自由、必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阿多尔诺最引人注目的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美学是其探讨反整合、反压迫、反基础、反中心、反体系、反意识形态、反科学主义、反工具理性、反形而上学、反实证主义、反和解性艺术的试验场。《美学理论》不是以人们所熟悉的推理方式展开,然而许多段落中的任何一段都组成了一个思想丛,众多的章节构成了力求瓦解宰制性意识形态的思想星云。他的美学理论和文艺论著渗透着一个总的思想:寻找被历史和社会理性埋没或压抑着的另一种真实性。他的拟态理论中包含着对自然与社会、现实与理想、扭曲与抗争、古风与新潮诸方面的深沉思考。他的艺术形式论展示了理解艺术的新角度,孕育着一种让现实主义美学相形见绌的前卫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在阿多尔诺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述中,精彩而睿智的思想不胜枚举,诸如艺术场论、谜语论、冲击论、否证论、解构论、抗整合论、非逻辑论等振聋发聩的见解,堪称20世纪思想史上的奇观。
阿多尔诺最受人诟病的地方是其脱离“革命实践”的纯理论特点。而他本人则认为,近代至现代种种主义的实践都导入了压迫的机制,都未能摆脱理性的诡计,思想批判和理论反思是一切改造社会实践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性实践。西方世界对阿多尔诺的基本态度是比较宽容和赞赏的。人们能赏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当然也能善待阿多尔诺。虽然他的思晦涩费解,刻意追求悖谬、模糊、非逻辑和超体系的效果,而且在不少情况下由辩证的否定走入否定辩证法,但是其思想的锋芒足以让整个西方世界刮目相看。他留给人类的是一座思想的高峰,顽强的攀登者不会看到毁坏一切的废墟,而会领略建设现代性社会的有益的启迪。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阿多尔诺一向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家闻名于世。人们惯于将他看做是与西方社会和哲学传统联系密切的“批判理论”家,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这里讲的后现代,不是指线性思维意义上的某一现代阶段之后的时间段,而是指阿多尔诺批判理论的矛头所向和精神寄托,实际上概括了阿多尔诺批判思维的前提和美学理论的抗通约特点。确切些说,阿多尔诺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展开了对西方社会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激烈批判。对现代性的解剖和透视贯穿于他的学术生涯,激进的现代性使他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处于当今人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行列对阿多尔诺早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瓦尔特·本雅明。但是交往伊始,他的学术观点就和本雅明大相径庭。本雅明认为现代科技的复制手段是积极的进步的甚至是革命的因素。阿多尔诺则敏锐地指出了科技复制手段所掩盖的文化工业机制。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在初登文坛时就对海德格尔等官方哲学看好的思想家不以为然。不论是在博士论文中分析克尔凯郭尔哲学之时,还是在后来关于赫尔德林文艺创作的评论中,阿多尔诺不止一次对海德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粉饰矛盾的思想进行过抨击。当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是反思与批判双管齐下,扬弃与超越统筹兼顾,既汲取马克思主义中批判的解放的活力,也揭露苏式马克思主义僵化和专断的弊病。尽管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显得十分大胆而洒脱,因此让意识形态专家们难堪甚至愤怒,但是其思想深度和所涵盖的现当代历史教训,多少说明这是一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是马思主义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现当代世界的回应。
阿多尔诺与霍克海默合著了《启蒙的辩证法》和《理性的辩证法》,后来阿多尔诺独立完成了《否定的辩证法》。这三部关于辩证法的重要著作无疑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它们从整体上和思维深处剖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理性本身转化为一种既支配自然又支配人类的非理性力量的过程。社会生活的工具理性化,体现了极权主义社会控制机制对自由的否定。进步转入它的反面,启蒙是极权主义的启蒙,体系的危害要求人们思索反体系、非体系和超体系必要性。这种批判理论实际上构成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前提。阿多尔诺毕生勤奋思考,将批判的笔触伸展到失眠症、恐怖环境、儿时记忆、性关系、死亡率、邪恶势力以及语言等主题(《道德的最低限度》、《独裁者的性格》),伸展到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广阔领域(《瓦格纳研究》、《新音乐哲学》、《文学评论》、《美学理论》),伸展到文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三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关于义务的辩证法》、《社会理论和文化批判》、《社会学概论讲义》),概言之,他以不同凡响的哲思透视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病态,唤起人们对自然、人类、文明、拯救、自由、必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阿多尔诺最引人注目的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美学是其探讨反整合、反压迫、反基础、反中心、反体系、反意识形态、反科学主义、反工具理性、反形而上学、反实证主义、反和解性艺术的试验场。《美学理论》不是以人们所熟悉的推理方式展开,然而许多段落中的任何一段都组成了一个思想丛,众多的章节构成了力求瓦解宰制性意识形态的思想星云。他的美学理论和文艺论著渗透着一个总的思想:寻找被历史和社会理性埋没或压抑着的另一种真实性。他的拟态理论中包含着对自然与社会、现实与理想、扭曲与抗争、古风与新潮诸方面的深沉思考。他的艺术形式论展示了理解艺术的新角度,孕育着一种让现实主义美学相形见绌的前卫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在阿多尔诺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述中,精彩而睿智的思想不胜枚举,诸如艺术场论、谜语论、冲击论、否证论、解构论、抗整合论、非逻辑论等振聋发聩的见解,堪称20世纪思想史上的奇观。
阿多尔诺最受人诟病的地方是其脱离“革命实践”的纯理论特点。而他本人则认为,近代至现代种种主义的实践都导入了压迫的机制,都未能摆脱理性的诡计,思想批判和理论反思是一切改造社会实践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性实践。西方世界对阿多尔诺的基本态度是比较宽容和赞赏的。人们能赏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当然也能善待阿多尔诺。虽然他的思晦涩费解,刻意追求悖谬、模糊、非逻辑和超体系的效果,而且在不少情况下由辩证的否定走入否定辩证法,但是其思想的锋芒足以让整个西方世界刮目相看。他留给人类的是一座思想的高峰,顽强的攀登者不会看到毁坏一切的废墟,而会领略建设现代性社会的有益的启迪。
今日更新
-
阿伦特,哈娜
[2020-03-21]
-
阿契贝,契努阿
[2020-03-21]
-
阿特伍德,玛格丽特
[2020-03-21]
-
艾斯勒,理安
[2020-03-21]
-
奥茨,乔伊斯·卡罗尔
[2020-03-2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