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言志
赋者,铺陈也。春秋时各国交往,使臣常赋诗。赋诗有两种,一是唱现成的诗,一是唱自己作的。在外交上多赋现成的诗。所以说“赋”,就是预先铺陈好唱哪一套诗。唱诗是外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见晋赵文子,在唱歌中就表现自己之意思。这次叙会称为“垂陇之会”,所唱的诗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中一段)郑伯从诗中断章取义,以表示自己欢迎之意。这样断章取义,以暗示己意。这里所言之“志”,亦是关系教化、政治的。时人固然也有唱自己的歌,是与政教无关的,但这无传统的地位。所言之“志”,是国之“志”。
〔*献诗的“诗”,有定指,全篇意义明白。赋诗却往往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所取的只是句子的字义,即字面之意义而无关上下文。有时亦取喻义,但以易晓者为主。献诗也合乐,只有这一点与赋诗同。到春秋时止,诗乐还没有分家。(见朱先生《诗言志辨·二·赋诗言志》)〕
〔*献诗的“诗”,有定指,全篇意义明白。赋诗却往往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所取的只是句子的字义,即字面之意义而无关上下文。有时亦取喻义,但以易晓者为主。献诗也合乐,只有这一点与赋诗同。到春秋时止,诗乐还没有分家。(见朱先生《诗言志辨·二·赋诗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