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言志

2024-07-29 可可诗词网-文学批评研究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之有作者,是很晚的事,三百篇无一定作者而为民众之产物。诗之有作者,起于战国时。荀子之《佹》诗是第一篇有作者的。此诗是献诗陈志的体裁。与荀子同时的屈原亦露面。子书大抵是学生的记录,而《佹》诗大抵是荀子自己写下来的。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是诗。《九歌》是歌辞,而《离骚》则是从歌辞蜕变出来的。《汉志》(《汉书·艺文志》)云:“春秋之后,周道寖衰,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荀、屈皆以赋讽(《佹》诗在赋篇内)。虽表示个人失志,但所言之志亦与政教有关,因为他们说到个人还是为国家。后来,特别是东汉以来,赋中言志的很多,都是一方面表示个人,一方面却是关及政教,言一己穷通及国政得失的。赋与诗通。建安以后,五言诗有作者。以五言诗之作者而论,后汉郦炎有《见志诗》(名为“见志”,是后人所加的),说一己之穷通而没说及国政,但国政得失之背景是在内的。仲长统虽不是五言诗作者,其《见志》两首是四言的,其中一首讲人生哲理,不说一己穷通,但其志表其怀抱,重道理,而不是说感情方面的事了。阮籍《咏怀》,颜延年注曰:“常恐罹谤遇祸,忧生之嗟。”故他咏怀的“怀”,大部分与政教有关,讲的是人生的大题目。
        文学评论方面,南朝宋裴子野《雕虫论》说:“深心主卉木,远志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这句话中,两个“志”字意义不同。后者“志”字是抱负,是“诗言志”的“志”;前者“志”字是代表想像、情感。从此,“志”字意义也就含混了。原来自阮籍以后,吟咏性情之作多,于是说草木亦为吟咏性情之作,乃使“诗言志”语义含混。袁枚说诗言情、诗言志,把“情”与“志”混,而把“志”的范围与政教、穷通、怀抱都弄得无关,这亦由于诗本身如此。到“五四”后,周作人主张言志与政教无关,完全是个人的事了。这一路“诗言志”意义之变迁,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
        *唐以后,“言志”的意义虽在变,但无人直截用“言志”两字去指抒情诗。到白居易才公然应用。这时“言志”包含有“讽颂”与“抒情”二义。这是从作者说。自读者说,更有“表德”一义,便是所谓从修养方面看的。如是,则“诗言志”之意义一直至今未变,只是论者在“言志”之义中有时抹煞其余而对某一义有所偏重罢了。新文学运动后,“言志”可换称“即兴”,这是受外国的“诗”的观念之影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