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唐]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②。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③。洎乎晚节,秽乱春宫④。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⑤。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⑥;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⑦。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⑧。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⑨。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⑩。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11)。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12);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13)。呜呼!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14)。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15);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16)。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17)。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18)。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19)!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20)。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21)。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22);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23)。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24)。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25)。以此制敌,何敌不摧!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26)。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27)?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28)。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29)。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注释〕
①本篇选自骆宾王《骆临海集》。是骆宾王代徐敬业草拟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一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唐开国功臣徐勣(赐姓李)的长孙,曾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后贬柳州司马。公元684年,他在扬州聚兵十万反对武则天,后为武则天所派大将李孝逸击溃。②伪,表示不合法。临朝,居临朝廷,掌握政权。武氏,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自名为曌(zhao照),山西文水人。唐太宗时,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高宗时又被召入宫中立为皇后,以后参与朝政。高宗死,中宗继位,她以皇太后身分临朝听政。后废中宗,立睿宗;后又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公元705年身患重病,大臣张柬之等乘机拥中宗复位,复国号唐。人非温顺,一作“性非和顺”。地,指家庭的社会地位。③下陈,指武氏十四岁入宫为“才人”。更衣,换衣,常用作上厕所的婉词。这里暗用卫子夫侍汉武帝更衣得幸的典故。④洎(ji计),到,及。晚节,后来的行为。春宫,东宫,太子所居宫室。意谓武氏为太宗才人,却与尚为太子的高宗发生了淫乱关系。⑤密隐,掩盖。先帝,指太宗。后庭,指高宗后宫。嬖(bi必),宠幸。⑥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指代女子。此指武则天。两句意谓所有被选入宫的妃嫔,都遭到武氏的嫉妒。⑦掩袖工谗,《战国策·楚策》,魏王赠楚王美女,夫人郑劝此美女以袖遮鼻,说是楚王喜欢这样;又对楚王说其遮鼻是因讨厌楚王体臭,王怒,削美女之鼻。工,擅长。这里是说武氏巧进谗言以迷惑君主,指她阴谋陷害王皇后事。⑧元后,皇后。翚翟(hui di灰狄),野鸡。具五彩花纹的叫翚,长尾的叫翟。唐代皇后的礼服上饰翚翟之形。君,指高宗。麀(you忧),牝鹿。聚麀,两头牡鹿共一头牝鹿。《礼记·曲礼》:“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这句意谓,武氏使高宗陷于禽兽之行。⑨虺蜴(hui yi毁亦),毒蛇与蜥蜴。⑩近狎,亲近。邪僻,小人。指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忠良,指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杀姊屠兄,泛指杀戮亲属。弑,杀死尊长。鸩,毒鸟,羽毛可制毒酒。君,指高宗。高宗死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武则天母杨氏死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史书并无“弑君鸩母”之记载,或出于当时传闻,或为夸大之词。(11)神器,指帝位。其时武氏虽已掌握政权,但尚未称帝,故说“窥窃神器”。(12)幽,囚禁。高宗死后,太子中宗继位,不久被武氏废为庐陵王,禁闭于房州,改立高宗次子睿宗为帝。“睿宗虽立,实囚之”(《新唐书·后妃传》),“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资治通鉴·唐纪十九》)。(13)两句指武氏重用其家族党羽如武承嗣、武三思等。(14)霍子孟,霍光,字子孟。汉武帝死,他辅佐年幼的昭帝;昭帝死,于乱政中扶立宣帝,安定了汉朝基业。朱虚侯,即刘章,封朱虚侯,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他与陈平、周勃合谋,尽诛诸吕,迎立文帝。(15)燕啄皇孙,汉成帝时,民间有“燕飞来,啄皇孙”之谣。后赵飞燕入宫为皇后,因自己无子,心情变态,暗中杀死许多皇子。(见《汉书·五行志》)祚(zuo作),皇位,国运。汉祚,喻指唐朝政权。这里用赵飞燕典故指责武氏先后废掉、害死太子李忠、李弘、李贤等多人事。(16)龙漦(chi池),龙的涎沫。夏庭,夏朝,喻指唐朝。古代传说,周幽王因宠褒姒而亡国,褒姒原来是周厉王后宫童女沾了龙漦怀孕而生的。意谓夏朝衰亡,于神龙下降时已出现预兆。(17)公侯,指徐敬业祖父徐勣封英国公,父徐震袭封。冢子,长子。(18)先君,指徐敬业祖父徐勣、父亲徐震。荷,蒙受。(19)宋微子,殷纣王的庶兄。殷亡后,微子朝周,路过殷墟,见荒废情景,悲伤感叹。桓君山,桓谭,字君山,东汉光武帝时,官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政遭贬,郁郁而死。(20)因,趁。失望,指对武氏的不满。推心,推心置腹,以诚待人。(21)百越,泛指江浙闽粤南方沿海地区。三河,指河东、河内、河南,地当中原地区。轴,通“舳”。(22)两句意谓江淮产米之区仓储充实。海陵,今江苏泰州。这里指扬州地区。红粟,陈年的米,颜色变红。(23)江浦黄旗,指东南江滨上空出现黄旗状云气,古人认为这是天子出现的象征。这里意谓敬业是应运起兵。匡复之功,指挽救唐朝的功勋。(24)班声,马声。剑气冲而南斗平,宝剑的光芒上冲于天,与南斗星相接。(25)喑(yin印)呜,怀怒气。叱咤,发怒声。(26)公等,指朝廷和地方的文武官员。家传汉爵,世代传袭朝廷的爵位。汉,实指唐。周亲,至亲。这句意谓身分地位配称唐室至亲。膺,承受。重寄,重托。爪牙,比喻武将。顾命,皇帝临死时的遗命。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室名,这里借指皇宫大殿。(27)一抔(pou剖),一掬,一捧。一抔之土,坟土,这里指高宗的陵墓。六尺之孤,指被废的中宗,此时被软禁于房州。(28)转祸为福,指响应徐敬业号召,背弃武氏。往,已死者。居,现存者。送往事居,指礼葬高宗,事奉中宗。勤王,皇帝有难,臣下起兵救援。旧君,指高宗。同指山河,共指山河为誓。(29)穷城,无援的孤城。先几之兆,事前的征兆。后至之诛,《周礼·大司马》:“比(集合)军众,诛后至者。”这句意谓迟迟不响应的,将按军法惩处。
〔分析〕
李敬业,是李勣的长孙。李勣本姓徐,隋末,参加瓦岗寨义军。后归顺唐朝,成为唐王朝的开国功臣。唐高祖封他为英国公,赐姓李。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其子李显即位(中宗)。明年,武后废中宗,改立李旦(睿宗)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李敬业、唐之奇、杜求仁等,在扬州起兵,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削其官爵。李敬业恢复自家徐姓。骆宾王当时在徐军中任艺文令,因代徐写了此文,“檄”,是用于声讨、晓喻、征伐敌人的一种军事文书。后来有人题为“讨武曌檄”,实误,因武后自名为“曌”,是后来的事,写此文时武后尚无此名。
文章分四段,首段开头以一“伪”字统贯。列数武后罪状,先从她出身说起,说她出身低贱,本为唐太宗“才人(后宫侍妾)”,却与太子(后为高宗)发生淫乱关系,而“秽乱春宫”。太宗死后,武氏削发为尼,以掩其“才人”身份,然后再进宫成为高宗身边人,因说她“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武氏用阴谋处死亲生女儿来陷害王皇后,以夺取皇后地位,故斥之谓“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掩袖”,指她进谗时卖弄风情的神态。因武氏先是太宗的才人,后来又做了高宗的皇后,故骂她“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翚翟”,用五色雉鸡羽毛装饰的皇后的礼服。“聚麀”,指两头雄鹿共一头雌鹿,指太宗、高宗父子共妻武氏,使高宗陷于禽兽之行。因武氏亲近任用许敬宗、李义府等小人,残害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故骂她“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旧唐书·外戚传》载:武则天立为皇后之后,其兄武元庆、武元爽被流配边远地区而死,其侄儿武惟良、武怀远及其姐姐的女儿贺兰氏都被杀死。故骂她“杀姊屠兄”。高宗死后,李显即位为帝,武氏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帝,但李旦名为皇帝而实为囚徒。故说“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武氏重用娘家人武承嗣、武三思为党羽。故说:“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唯“弑君鸩母”一句,史书无考。作者指出:武氏如此肆无忌惮,是因其“包藏祸心”,而目的是“窥窃神器”,即欲篡夺帝位。这样的人,用这样的手段夺得的王位自然是“伪”的了。其实,第一段所写的这一切,在封建帝王的宫廷里,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经作者这一描写,武则天便成了十恶不赦的罪魁了。“呜呼”以下七句,以委婉的笔触,引历史典故以慨叹李唐旧臣及宗室,对此竟未挺身而出,拯救国家。“霍子孟”,西汉大臣霍光,字子孟,汉武帝死,霍光受遗诏辅助年幼昭帝。昭帝死,刘贺嗣位,荒淫无道,霍光废刘贺,改立宣帝,安定了西汉王朝。“朱虚侯”,指汉高帝之孙刘章,封朱虚侯。高帝死,吕后及其娘家人吕产、吕禄等专权。吕后死,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合谋,尽杀吕家人,整治了刘汉朝纲。霍子孟是老臣,刘章是汉宗室。今天武氏正篡夺李唐王朝的江山,李唐王朝难道就没有像霍光、刘章这样的大臣了吗?
第二段作答说:这样的大臣是有的,那就是他徐敬业。文章首数自家荣耀史,把自己比作殷末的微子和东汉的桓谭。微子名启,是商纣王的庶兄,封于宋,故称“宋微子”。殷亡,微子朝周,路过殷墟,因见废景而悲伤,并作《麦秀歌》以寄哀思。桓谭字君山,汉光武帝时官至议郎、给事中,后因上疏指陈政弊而被贬为六安郡丞,遂抑郁而死。徐敬业引微子、桓谭以喻自己,也是“皇唐旧臣”,“荷本朝之厚恩”的勋臣。说明自己此次兴兵为国讨贼是责无旁贷的。次写其誓志和军威,他决心以“叱咤风云”之势,以清除武氏“妖孽”。
第三段向李唐旧臣晓喻大义。严然指出,朝廷诸臣同是身受皇唐大恩,正宜尽忠王室,共同勤王,清除武氏。大功告成后,“凡诸爵赏”绝无辜负,并指山河为誓;反之,如仍眷恋武氏,为武氏效命,则必加诛戮。赏罚分明,斩钉截铁,语无半点含糊。
末两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既可理解为,恨视皇皇李唐王朝,竟被武氏“妖孽”所占。也可理解为,他徐敬业所代表的李唐大臣,还是能登高一呼,天下风从的。
这是一篇行文流畅的骈体文。用语义正辞严,气势磅礴。语言挥洒自如,对仗排偶运用自然,用典贴切,尽去六朝骈俪文堆砌辞藻、典故之弊。《新唐书》本传说:武则天初读此文“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可知此文在当时已颇具影响。
〔评说〕
毛奇龄《临海集序》:“宾王草英国檄,淋漓慷慨,激切而光明。一若是文出,而天经地义历数百年来不能白者,而一旦尽白之。此岂才士文章已哉!”
林云铭《古文析义》:“此篇铺叙处,段落分明,累如贯珠。初数武氏之罪,自为才人至垂帘,层层指出;因叹中外无仗义者,然后见此番起兵匡复有义不容辞处。随将兵威之盛,铺张一番,以鼓舞人心。复以大义动之,赏罚驱之:皆檄文不可少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此檄辞严义正,最为得体。而行文又复极有条理,自是千古不磨。”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凡檄文体,申明大义,历数其罪而讨之。四六体裁,词贵宏整。此文雄词伟论,炳耀日星,唐四杰中正大之作也。乃武后读之,不惟不怒,且叹息其才,亦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