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
[汉] 班 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稍迁至栘中厩监③。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④。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⑤。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⑥。天汉元年⑦,且鞮侯单于初立⑧,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⑩,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11),募士斥候百余人俱(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4)。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15)。及卫律所将降者(1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7)。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18):“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9)。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20)。张胜闻之,恐前语发(21),以状语武(2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23),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24)。单于怒,召诸贵人议(25),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26):“即谋单于(27),何以复加(28)?宜皆降之(29)。”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30)。武谓惠等:“屈节辱命(31),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32)。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33),置煴火(34),覆武其上(35),蹈其背以出血(36)。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37)。单于壮其节(38),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39)。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0)。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41),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42)。”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43)。”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44),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45),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46),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47),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4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4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50)?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1),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52);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5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54);独匈奴未耳!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55)。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56),武卧,啮雪(57)与旃毛并咽之(58),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59),使牧羝(60),羝乳乃得归(61)。别其官属常惠等(62),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6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64)。杖汉节牧羊(65),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66)。武能网纺缴(67),檠弓弩(68),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69)。王死后,人众徙去(70)。其冬,丁令盗武牛羊(71),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72)。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73)。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74),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7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76),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77),从至雍棫阳宫(78),扶辇下除(79),触柱折辕,劾大不敬(80),伏剑自刎(81),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82),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83),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84)。来时,大夫人已不幸(85),陵送葬至阳陵(86)。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87),两女一男(88),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89),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90)。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91)?且陛下春秋高(92),法令亡常(9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94),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95)?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96),位列将(97),爵通侯(98),兄弟亲近(99),常愿肝脑涂地(100)。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101),诚甘乐之(10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103)。”武曰:“自分已死久矣(104)!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105):“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106),与武决去(107)。陵恶自赐武(108),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109),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110)!’”武闻之,南乡号哭(111),欧血(112),旦夕临(113),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114),匈奴与汉和亲(115)。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116)。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117),得雁,足有系帛书(118),言武等在某泽中(119)。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12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121):“武等实在(122)。”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123),丹青所画(124),何以过子卿! 陵虽驽怯(125),令汉且贳陵罪(126),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127),庶几乎曹柯之盟(128),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129)。收族陵家(130),为世大戮(131),陵尚复何顾乎(132)? 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133)!”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134),为君将兮奋匈奴(135)。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136)。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137),前以降及物故(138),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39)。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140)。拜为典属国(141),秩中二千石(142)。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143)。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14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释〕
①本篇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建为苏武之父,苏武事迹附于苏建传后。②“少以”二句,(苏武)年轻时,由于他父亲职位的关系,兄弟(苏嘉、苏武、苏贤)均被任用为郎。③稍迁,逐渐升级。迁,古时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栘(yi夷)厩(jiu就)监,在汉宫栘园中管理马厩及射猎用具的官。栘,白杨一类的树。④数(shuo朔),屡次。通使,派遣使臣。窥观,窥探、观察对方动静。⑤留,扣留。郭吉、路充国,汉武帝元封年间出使匈奴的两位使臣。辈,批。⑥相当,相抵偿。⑦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天汉,汉武帝年号。⑧且(ju居)鞮(di低)侯,匈奴国王单于的名字。⑨丈人行(hang杭),长辈。丈人,古时对长者的尊称。行,辈。⑩中郎将,皇帝侍卫官的头目,是苏武出使时的官职。节,指旄节,使者所持信物,以竹为杆,上缀旄牛尾,共三层。(11)副,副使臣。此指中郎将张胜任副使。假吏,即兼吏,指临时充任使臣的属吏。(12)斥候,侦察报信人员。(13)缑(gou钩)王,匈奴的一个亲王。长水虞常,即投降匈奴的汉朝长水校尉虞常。长水校尉,官名。长水,地名,在今陕西省兰田县西北。虞常,汉人,早年沦陷于匈奴。(14)昆邪(hun ye浑爷)王,匈奴的一个亲王,在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降汉。(15)浞(zhuo浊)野侯,汉将赵破奴的封号。(缑王降汉)以后,又跟着浞野侯出击匈奴,兵败成为匈奴的俘虏。(16)卫律所将降者,卫律所带领的那些投降匈奴的人。卫律本来是长水的胡人,生长于汉,后逃亡投降匈奴,单于相信他,叫他带领一些投降匈奴的人。(17)阴,暗中。阏氏(yan zhi烟支),匈奴王后的称号。(18)私候,私自拜访。(19)伏弩,暗中藏着弓箭。(20)治,审理。(21)发,泄露,被揭发。(22)状,指经过的情形。语(yu玉):“对……说”的意思。(23)见犯,被侮辱。(24)引,牵引,拉。这里有“供出”的意思。(25)贵人,指匈奴的权贵。(26)伊秩訾(zi紫),匈奴王的称号。分“左、右”伊秩訾。(27)即,假使。谋,谋害。(28)何以复加,还能用什么来加重刑罚呢?(29)降之,“使之降”,叫他投降。“降”用作使动。(30)受辞,受审讯。(31)屈节辱命,贬损自己的节操,辱没国家的使命。(32)引,抽出,拔出。(33)凿,掘,塞北天寒地冻,不易掘土,故曰“凿”。坎,坑。(34)煴(yun云平声),没有火焰的微火。(35)覆,伏卧。此用作使动,即把苏武伏卧在坑上。(36)蹈,借用为掏(搯)(tao滔),意为轻敲。(37)舆,轿子。此用作动词,“抬”的意思。(38)壮其节,以其节为壮,即钦佩苏武的节操,“壮”用作意动。(39)收系,逮捕囚禁。(40)因,趁、借。降,用作使动,“使……降”的意思。(41)近臣,亲近的大臣,此指卫律自己。(42)募降者赦罪,(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并赦免他的罪。(43)相坐,连带治罪。坐,定罪。(44)拟,比划。指以剑对着苏武,做出要砍杀的样子。(45)赐号称王,指单于封卫律为丁零王。(46)膏草野,使草原肥沃。膏,肥沃,此用作使动。(47)因,依靠。(48)女,通“汝”。臣子,臣和子,与下文“畔主背亲”相照应。(49)畔,通“叛”。主,皇帝。背,背弃。亲:父母。(50)为,语助词,与“何以”、“何”相配合,表示反诘。何以女为见,即“何以女见为”,意即“见你干什么”。(51)平心,居心公平。持正,指办案公正。(52)“南越”两句,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杀死南越王、王后及汉使者,叛汉。武帝遣将平定南越,将其地设立南海、卷梧、合浦、交趾、九 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屠,犹“夷”,平定。(53)“宛(yuan)王”两句,前104年,汉人大宛求良马,宛王不与,并令人杀汉使。武帝怒,命师征讨。后大宛贵族杀国王毋寡,献马出降。县,同“悬”。北阙,宫殿北门。(54)“朝鲜”两句,朝鲜王右渠杀汉使涉何,汉派将讨伐,朝鲜相杀右渠降汉。(55)白,禀告。(56)雨(yu玉),下。雨雪,下雪。“雨”用作动词。(57)啮(nie聂),咬、嚼。(58)旃(zhan沾)毛,毛织物。“旃”通“毡”。(59)北海,当时匈奴的北境,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60)使牧羝(di低),让他放牧公羊。羝,公羊。(61)乳,生子喂奶。(62)别,隔开。官属,所属官员,部下。(63)廪食,官家(指匈奴)供给的粮食。(64)去,同“弆”(ju举),藏。草实,野生果子。(65)杖,拄,用作动词。汉节,出使匈奴时拿的旄节。(66)於靬(jian坚)王,匈奴的一个亲王,且鞮侯单于之弟。弋(yi)射,即射猎。弋,用绳系在箭上射。(67)网纺缴(zhuo浊),“网”字前或原有“结”字。结网纺缴,编结打猎的网,纺织系在箭上的丝绳。(68)檠(qing情),矫正弓弩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有“矫正”的意思。(69)服匿(ni逆),盛酒酪的瓦器。穹(qiong穷)庐,圆顶的毡帐篷。(70)人众徙去,指跟从於靬王到北海来的人迁移到别处。(71)丁令,即“丁零”,匈奴的一个部落。(72)李陵,汉名将李广之孙,武帝时带兵与匈奴战,战败投降匈奴。(73)求,求访。(74)素厚,一向交往很深。(75)虚心欲相待,很想谦诚地对待你。相,指代“你”。(76)空自苦亡人之地,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亡人之地”前省略了介词“于”。(77)长君,对别人长兄的尊称,此指苏武长兄苏嘉。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乘车辇等事。(78)雍,汉代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棫(yu玉)阳宫,秦宫,在雍的东北。(79)辇(nian碾),皇帝的车驾。除,台阶。(80)劾大不敬,被弹劾(指责)犯了对皇上“大不敬”的罪名。(81)伏剑,同“服剑”,用剑。(82)孺卿,苏武弟苏贤的字。祠,祭祀。河东,今山西夏县北。后土,土神。(83)宦骑,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驸马都尉属下的官。驸马都尉,掌管皇帝出行时副车所用马之官。(84)饮药,服毒。(85)来时,李陵自指带兵出击匈奴的时候。大夫人,指苏武的母亲。大即“太”。不幸,指死亡。(86)阳陵,地名,今陕西咸阳东。(87)女弟,妹妹。(88)两女一男,指苏武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89)忽忽,恍恍惚惚的样子。(90)保宫,监狱名,囚禁罪臣及其眷属的地方。(91)“子卿”两句,意为“你不愿投降的心情,怎么会超过我?”(92)春秋高, 岁数大。(93)亡常,没有准则。亡,同“无”。(94)夷灭,杀戮。(95)子卿尚复谁为乎,子卿还为着谁呢?疑问代词“谁”是“为”的前置宾语。(96)成就,用作动词,有提拔栽培的意思。(97)位列将,职位是列将。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98)爵通侯,爵号是通侯。通侯,原称彻侯,秦制二十等爵之最高一级。汉沿置,避武帝刘彻讳,改称通侯,以封异姓之有功者。苏武父建从卫青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99)兄弟亲近,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近臣。(100)肝脑涂地,意为牺牲性命。(101)斧钺(yue越),指砍头用的利器。钺,大斧。汤镬(huo获),古代把人投入沸水中的酷刑。汤,热水。(102)诚,实在。甘乐,都用作动词,有“心甘情愿”的意思。(103)壹,一定。(104)自分(fen奋),自己预料。(105)喟(kui愧)然,叹气的声音。(106)衿,同“襟”,衣服胸前部分。(107)决,通“诀”,长别,诀别。(108)恶(wu勿),羞耻。(109)区(ou欧)脱,边界,此指匈奴与汉交界地区。云中,郡名,在今内蒙河套东部一带。生口,活口,指俘虏。(110)上崩,指汉武帝去世。崩,古称皇帝、皇后死亡。(111)南乡,向着南面。乡,通“向”。(112)欧(ou偶),同“呕”。(113)临(lin吝),哭吊。(114)昭帝,武帝少子,名弗陵。(115)和亲,本指汉和匈奴之间互通婚姻,这里表示和好的意思。(116)具,详细,完全。陈道,陈述。(117)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大园林,其中放养 禽兽,专供皇帝狩猎。(118)帛书,写在绢绸上的信。(119)某泽,此指北海。(120)让,责备,责问。(121)谢,告。此表歉意。(122)实在,确实活着。(123)竹帛,指史籍。古代没有纸,文字记录在竹简和缯帛上。(124)丹青,绘画用的颜料,此指图画。(125)驽(nu奴)怯,笨拙怯弱。(126)令,假使。且,暂且。贳(shi试),赦免、宽恕。(127)奋,奋起。大辱,指战败投降之耻辱。积志,久压心中的意愿。(128)曹柯之盟,春秋时,曹沫为鲁将,与齐作战,连败三次。鲁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沫为将。后来鲁与齐在齐的柯邑订和约时,曹沫持匕首胁迫齐桓公,结果齐将鲁三次战败的失地全部归还。见《史记·刺客列传》。(129)宿昔,早晚。宿,通夙,早。昔,通夕。(130)收,系捕。族,灭族。(131)大戮,奇耻大辱。(132)顾,留恋。(133)壹别,同“一别”。长绝,永远隔绝。(134)径,经过。度,同“渡”。沙幕,同“沙漠”。(135)将(jiang降),指带领、统率(军队)。奋,奋战。(136)士众,指士兵。隤(tui),同“颓”,坠、败坏。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陵征匈奴时,被匈奴拦住山谷,截断归路,救兵不到,李陵遂降,其兵尽没。(137)召会,召集、会合。武官属,苏武部下。(138)以,同“已”。物故, 死亡。(139)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始元,汉昭帝年号。(140)奉,呈。太牢,以牛、羊、豕三牲作祭品。谒,此指祭告。园庙,指皇帝陵墓与宗庙。园,陵园,此指汉武帝葬所。庙,宗庙,皇帝祭祖的地方。(141)拜,授予官职。典属国,官名,掌管归附汉廷各国的事务。(142)秩中二千石,秩,俸禄和等级。中二千石,汉代俸禄以粮食数目为等级。二千石又分“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三等。中二千石,月俸为一百八十斛。(143)复终身,终身免除徭役。复,免除。(144)自有传,另有他的传记。指《汉书·常惠传》。
〔分析〕
《苏武传》是班固《汉书》众多人物传记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一篇。文中通过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备尝人间辛酸的艰难历程,刻划了一个无比感人的忠于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形象,热情歌颂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千百年来,“苏武牧羊”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传诵。苏武已成为华夏子孙崇敬景仰的民族英雄。
本文在刻划苏武这一英雄形象中,有下列几个特点:
首先,剪裁史料,集中歌颂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苏武本因其父苏建有军功而在年青时即任郎(皇帝侍卫,下级武官),后任栘中厩监(掌管鞍马射猎的官职)。他是为了汉朝与匈奴结好而出使匈奴的,竟遭受万般磨难,长达十九年之久,返回汉朝后任典属国(掌管归顺的边地异族)。就其一生80多年而言,在西汉历史上可说并无显赫卓著的建树,但作者满怀激情为他作传,旨在通过具体史实来说明苏武是个不屈节不辱命的民族英雄。为此,作者十分注意史料的剪裁,集中选取苏武出使匈奴后的事迹来写,而拘留匈奴的十九年,又着重抓住五个方面的史实来陈述,突出苏武面对各种情况、诸般境遇的大义凛然的表现:面对虞常谋反事发,牵连副使张胜的突发事件,身为汉使的苏武,以“欲自杀”的行动引咎自裁,昭示其不受侮不负国的刚烈性格;面对卫律的审问,苏武“引佩剑自刺”,昭示其以身殉国不辱使命的坚强决心;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苏武不动声色,严词驳斥,慷慨陈词,显示出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面对卫律“不供饮食”的折磨,苏武“啮雪咽毛”顽强抗争,显示了贫贱不移的崇高气节;面对知交李陵的劝降,苏武亦不为所动,反复申说愿意杀身效国的决心,表现了舍身为国的无私精神。
这五个方面的叙写,作者有详有略,笔墨集中在卫律逼降和李陵劝降两个史实上,使苏武这个英雄人物更加高大丰满。正如作者在《李广苏建传》后的赞语所云:“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苏武有之矣。”由此可见,作者正是带着崇敬缅怀的心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对史实精心加以剪裁,从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形象。
其次,用对比突出苏武忠君爱国的品德。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良莠自显,忠奸自明。作者深知其理,也善用其法。全文用三个人物与苏武作对比,突出苏武的高风亮节。
一是与卫律对比。卫律本亦为汉使,投降匈奴后死心塌地效忠单于,并以卖身投靠换取的高官厚禄为荣,在苏武面前耀武扬威,一副无耻小人的嘴脸。在“逼降”一幕中,卫律两次以“举剑欲击”来吓唬苏武,梦想做成一笔刺刀下的交易。但苏武“威武不屈”。他又妄想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等荣华富贵来劝诱苏武,但苏武“富贵不淫”,面对卫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的威逼胁迫,苏武义正词严加以痛斥,使他无言以对。这场交战活画出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一个叛主背亲,为虎作伥;一个忠君爱国,不负使命。
二是与张胜对比。张胜身为副使,与苏武共同出使匈奴,理应竭尽职守,但他先与虞常密谋,违反外交使命;谋反事发,又不敢承担责任,惊恐万分,“以状语武”,询问对策。嗣后当卫律剑斩虞常,并以“举剑欲击”相威胁时,张胜仓皇请降。而苏武则坚如磐石,不仅面无惧色,安之若素,且慷慨陈词,予以驳斥。两相对比,一个盲动胡来,贪生怕死;一个顾全大局,不屈不挠。
三是与李陵对比。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时为骑都尉,屡建战功,后因兵败投降匈奴。他与苏武相交素厚,但是话不投机。李陵怨汉家寡恩,收系老母,并以苏武弟兄一“伏剑自刎”,一“饮药而死”,均遭不测之祸来激起苏武的仇意;而苏武则感恩戴德,认为父子虽无功德,但却“位列将,爵通侯”,“皆为陛下所成就”。李陵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臣子“安危不可知”;而苏武则愿“肝脑涂地”、“杀身自效”,认为“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两相对比,一个重个人恩怨,轻国家利益;一个以国家为重,大义凛然。
其三,用言行刻划了一个光辉的民族英雄形象。
直接记述人物的动作行为和援引人物的话语,是传记体写人的最有效的方法。《苏武传》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此略举几例即足以为证。
卫律召武受辞(进行审讯),武“引佩刀自刺”,这个动作绝非装装样子,而是以死进行抗争,下文叙述中医生为之“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而苏武本人已“气绝,半日复息”。这几句话的描述,足以说明苏武自刺之深,决心之强,难怪单于也要“壮其节”了。
苏武被幽置大窖,无饮食供应。苏武“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渴啮雪,饥食毛,躺卧雪地,坚持数日,这是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毅力。
苏武被放逐北海上无人处,生活之艰苦实非常人所能忍受,而苏武掘野鼠野果而食,硬是挺了过来;牧羊始终“杖汉节”、“卧起操持”直至“节旄尽落”,这一催人泪下的动作画面,是如此之生动,如此之感人,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形象活现在人们眼前。
对卫律的一席话,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写得何等淋漓痛快。“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指出卫律逼降的严重后果,又是何等义正词严。回答李陵的劝说,更是言出肺腑,斩钉截铁。“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嫉恶如仇、深明大义的英雄形象,也看到了一个视死如归、报效国家的忠臣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