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②,其名为鲲③。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④。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⑤,其翼若垂天之云⑥。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⑦;南冥者,天池也⑧。齐谐者⑨,志怪者也⑩;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野马也(14),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9),则芥为之舟(20),置杯焉则胶(21),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2),而后乃今培风(2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4),而后乃今将图南(25)。蜩与鸴鸠笑之曰(26):“我决起而飞(27),枪榆枋(28),时则不至(29),而控于地而已矣(3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1),适莽苍者(32),三飡而反(33),腹犹果然(34);适百里者,宿舂粮(35);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36),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37),小年不及大年(38)。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9),蟪蛄不知春秋(40),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41),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3),众人匹之(44),不亦悲乎?”
〔注释〕
①本篇节选自《庄子·内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②北冥,即北海。冥,水呈深黑色。③鲲,本指鱼卵,这里借用大鱼名。④鹏,古凤字,大鸟名。⑤怒,形容鹏鸟欲飞时张开翅膀抖动羽毛的姿态。⑥其翼若垂天之云,鹏鸟的翅膀犹如天边的云,形容它很大。垂,同“陲”,边。垂天,天边。⑦海运,海波翻滚。海波翻滚时必伴有大风,鹏鸟即趁此大风迁徙到南海。⑧天池,自然形成的大池。⑨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⑩志怪,记载怪异的事情。(11)水击三千里,指鹏鸟起飞时两翼拍击水面,击起水浪达三千里。(12)抟(tuan团),回旋上升。扶摇,即飙风,旋风。这句话是说鹏鸟借着飙风螺旋上升之势,振翼飞上九万里的高空。(13)去以六月息,息,风。六月间,海上常有大风,鹏鸟即乘这六月的风去南海。一说,息,休息,指鹏鸟需休息六个月的时间方可至南海。(14)野马,游气。春天阳气勃发,远望林野沼泽之间有气上扬,状如野马,故名。(15)生物,动物。息,呼吸。指野马、尘埃等微小之物是借着生物气息的吹拂而在空中浮游的。鹏鸟虽与之大小悬殊,却仍需凭借外力而动。(16)苍苍,深蓝色。(17)“其正色邪”二句,这(深蓝色)是天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太高远,而无法看到它的最高处。(18)“其视下”二句,其,鹏鸟。这两句说的是在九万里高空的鹏鸟向下看,也是这样,因相距太远而看不到真正的颜色。(19)覆,倒。坳(ao奥)堂,堂上的低洼之地。(20)芥,小草。(21)置杯焉则胶,放上一个杯子就胶着不能动了。(22)“九万里”句,鹏鸟能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是因为有巨大的风力在它的下面。(23)而后乃今,等于“然后方”。培风,乘风。(24)莫之夭阏(e恶)者,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夭阏,阻挡。(25)图南,图谋往南飞。(26)蜩(tiao条),即蝉。学鸠,小鸟名。(27)决,迅疾的样子。(28)枪,突过。榆,枋(fang方),榆树和檀树。(29)时则不至,有时或者飞不到。(30)控,投,落下。(31)“奚以之”句,何必高飞到九万里之上又向南飞去呢?奚……为,何为?(32)适,往。莽苍,郊野的颜色,代指郊野。(33)三飡而反,三顿饭的时间就可以返回。飡,同“餐”。反,同“返”。(34)果然,肚子饱的样子。(35)宿春(chong充)粮,(临行)前一晚就要捣米储备粮食。(36)之二虫,指蜩与学鸠。(37)知,同“智”。(38)年,寿命。(39)朝菌,早晨出生,日出即死的菌。晦,夜。朔,旦。(40)蟪(hui会)蛄,即寒蝉。春秋,指一年的时光。(41)冥灵,树名。一说,大龟名。(42)大椿(chun春),树名。(43)彭祖,姓篯(jian)名铿,唐尧的臣子,封于彭,相传他活了八百岁,以长寿著称。(44)匹,比。
〔分析〕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它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基本思想和文章风格。
“逍遥”是叠韵联绵字,是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游”,即从容闲适,随意娱乐。“逍遥游”就是庄子对于自由的论述。
怎样才算逍遥自由?如何才能彻底摆脱束缚,进入绝对自由的境界呢?庄子把一切物(包括人)的行动,分成“有待”和“无待”两类。所谓“待”即依赖、凭借之意。他认为一切有所待而后才能行动的人和物,即言行有赖于客观外界条件的“有待”者,都不逍遥,只有无待的人才逍遥。一篇《逍遥游》就从论述“有待”“无待”入手,并由这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即上半篇文章,广泛论述“有待”的物和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不论其形体大小、寿命长短、才能高下,其行动都受制于客观条件,因此,大至“不知其几千里”之鲲鹏,小至尘埃、游气,寿长如彭祖、大椿,寿短若朝菌、蟪蛄,才高如御风而行的列子,才低若智效一官者,都是不得逍遥自由的有待者。从“若夫乘天地之正”开始,文章转入下半篇,剖析阐述“无待”问题。
《逍遥游》的下半篇,庄子通过对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的描绘论述,宣扬了他“无所待”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本文虽节选了《逍遥游》的前一段,但也可看出庄子的哲学思想,铸成了他所特有的气质,一旦发为文章,便构成了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不例外,就其显著的特点而言,约有三点。
首先,奇思异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逍遥游》不仅是庄子创作的千古奇文,而且是庄子浪漫主义的象征。他笔下的鲲鹏,动辄以“千里”计: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行,“水击三千里”;其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象何等瑰玮,气势何等磅礴?偌大之鲲鹏,彼此又可转化,其事理又是何等奇特?堪称“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正如鲁迅所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其次,善于以寓言说理,在结构上具有云断山连的特色。司马迁说:庄子文章“大抵率寓言也”,确实不错。一篇《逍遥游》,以鲲鹏转化的寓言开始,以无用之樗的寓言结束,中间又夹进了列子御风、许由拒禅、姑射之神、惠子掊瓠、不龟手之药等等寓言,层见叠出,比比皆是。庄子借这些寓言阐述其哲学思想,把有待、无待等等玄妙的哲理,化为隽永的小品,令人感到意趣无穷,读之不厌。本文虽仅节选《逍遥游》一段,亦可见这一特色。
第三,善于进行有趣的诡辩,在格调上具有滑稽幽默的情趣。庄子是著名的诡辩家,他常常主观任意地为其谬论辩护,以事物表面的相似之点为据,论证他所要论证的一切。《逍遥游》为了论证无所可待则可逍遥自由的思想而描叙了庄子和惠子的一场辩论。惠子以无所可容的瓠落、大而无用的樗树,比喻庄子的主张,要庄子放弃。庄子则借寓言反唇相讥,把惠子比作自以为有用的狸狌,虽善捕鼠,终陷网罟而死。至于大樗,看似无用,然其正因为对他人无用而“不夭斤斧”,保存了自己,从而逍遥自在,无所困苦。这虽是诡辩,但机趣横生。不仅论题巧妙,而且设喻析理,诙谐幽默,妙语巧喻,联翩而至。庄子不仅是一位诡辩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幽默大师。
〔评说〕
归有光《南华真经评注》引王安石曰:“此篇直述体,大小二字,乃其眼目。 鲲鹏大者,鸴鸠斥小者。 文字一头二证一结,奇崛不伦。”
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统中线引,草里蛇眠,云破月映,藕断丝连。作是观者,许读此篇。”
胡文英《庄子独见》:“前段如烟雨迷离,龙变虎跃。后段如风清月朗,梧竹潇疏。善读者要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饭也。”
宣颖《南华经解》:“《逍遥游》主意,只在‘至人无己’。‘无己’所以为逍遥游也。然说与天下人皆不信,非其故意不信,是他见识只到这个地步。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面一层是何气象。然则非其信之不及,乃其知之不及耳。前大半篇只为此,故特地荡漾出‘小知不及大知’一语,以抹到庸愚,然后快展己说焉。鲲鹏大,蜩与鸴鸠小,大意只如此而已。看他前前后后,都是凭空嘘气,尽行文之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