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借马
[元] 马致远
〔耍孩儿〕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②,气命儿般看承 爱惜③。逐宵上草料数十番④,喂饲得膘息胖肥⑤。但 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 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习习牵下槽⑥,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 把鞍来⑦。 我沉吟了半响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 知⑧?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⑨“他人弓莫挽,他人马 休骑”!
〔六煞〕不骑啊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 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 的困尻包儿款款移⑩。勤觑著鞍和辔(11),牢踏著宝镫, 前口儿休提(12)。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著皮肤休 使尘毡屈(13),三山骨休使鞭来打(14),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有口话你明明的记: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煞〕抛粪时教干处抛,绰尿时教净处尿。拴时 节拣个牢椿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 践起泥。这马知人义(15),似云长赤兔(16),如翊德乌骓(17)。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著颓(18)。 软煮料草煎底细(19)。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 走得疾。
休道人忒寒碎(20),休教鞭著马眼(21),休教鞭擦损 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22),不借时反了面皮。马 儿行嘱咐叮咛记(23),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 疑(24)。只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辰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 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 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25)。恰才说来 的话君长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注释〕
①本篇选自马致远《东篱乐府》,属般涉调。耍孩儿,北曲牌名。讽刺一个爱马如命的吝啬人。②蒲梢,汉伐大宛,得千里马,名蒲梢(参看史记乐书)。骑(旧ji计,今qi其),可骑的马,在这里意与马同。为要协韵,故不用马而用骑。③“气命”句,看待马像看待自己的生命。④逐宵,每夜。⑤膘息,即长膘。息,生。⑥懒习习,如言懒洋洋。⑦(bei备),整顿鞍辔以备骑乘。⑧颓,生殖器,在这里是骂人语。⑨道不得,岂不是这样说?⑩尻包儿,如俗语的屁股蛋子。尻(kao),屁股。款款,形容轻缓。(11)觑(qu去),偷看、窥探,这里泛言看。(12)前口,疑是嚼口,又称马勒口;铁制链状,含在马口中,以便驾驭。休提,不要用力上拉。(13)著,附,紧挨着。屈,未伸直,即铺得不平。(14)三山骨,疑指后脑。(15)知人义,如言知好歹、通人性。(16)云长赤兔,关羽,字云长。他的马名赤兔。(17)翊德乌骓,张飞,字翼德;翊,通翼。他的马名乌骓。(18)渲(xuan绚),疑指为马洗浴。(19)煎底细,煎煮得仔细。(20)寒碎,如言琐碎。(21)(diu丢),意如丢,甩。(22)恶,如言得罪。(23)行(hang杭),跟前,那里。(24)“鞍心”二句,疑文字有误。刷子,无赖。(25)下的,如言忍心,当是下得手之省。
〔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幽默风趣的套曲。作者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杂剧十六种,又有《东篱乐府》,收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曲十七篇,其词“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王世贞《曲藻》)。本篇即是他的散曲名篇之一,写马主人的爱马如命,当他不得不要将马借给别人时,内心十分吝惜心痛,通过对他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尤其是反复叮咛的语言描写,将他的特定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获得了喜剧性的艺术效果。
本篇属于北曲套曲,由“耍孩儿”、“煞”(不拘多少,这里共七煞)、“尾声”组成,是北曲套曲常见体式之一,宫调为般涉调(古名“黄钟羽”),《借马》是这篇套曲的题目。全篇按借马的过程铺写,故事完整。“耍孩儿”是故事开端,相当于马主人的自言自语。先说他新近买得一匹好马。“蒲梢骑”是汉代大宛千里马名,马主人特爱自己的马,就给它这么个高贵名称(后文还比作关羽的“赤兔”、张飞的“乌骓”),其实本是匹瘦马,靠辛勤喂养才膘肥体壮。“气命儿般看承爱惜”是全篇的“曲眼”,点出马主人的性格心理,并为下文百般舍不得出借作铺垫。接着承以四句写他如何“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显为夸张,但说明他养马辛勤;“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但有些”、“却早忙”,“微有些”、“便下骑”,用词精细,深刻细致地刻画出他对马的爱惜备至,甚至宁可自己步行而不忍让马有些微辛苦。这四句表现了他的爱马如命,为下文对借马人的反复叮咛伏脉张本。接着文笔急转,矛盾突现! “有那等无知辈”自然是背着借者自语,出言不逊,说那人不通人情,“出言要借”,亏他说得出口要借我的马。——此言对方。“对面难推”则言己方,马主人一下子便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本意想“推”,而当面却“难”,从下文看是只好违心地默许了。
“七煞”仍是自言自语。“懒习习”三句十分传神:牵马下槽,他没精打采;让马出厩,他迫不得已在马后随行,心事重重,走路无力;当不得不给马备鞍时,简直已“气忿忿”地“怨形于色”了。这步步趋紧的“三部曲”,一方面固然是内心难舍的外部表露,同时也有分寸地给借者一点“脸色”看,“我沉吟”不语,因“对面难推”,实则“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借马人却麻木不仁,无怪马主人已在心里骂他“不晓事颓人”了。“他又不是不精细”,哪会连“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的常理也不懂呢?可见是存心要为难我!
对马主人来说,最好是大家都按“他人马休骑”的为人准则无人来借马;其次是见我迟疑就该识相改变主意,岂不两便?现在那“不晓事”的人还是非借不可,就逼得他只好取“下策”了,于是从“六”到“三”“煞”曲子就大写马主人对借者的反复叮嘱,不厌其烦,企图将借马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什么“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饥时节喂些草”、“软煮料草煎底细”呀,“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砖瓦上休教稳着蹄”、“路途上休要踏砖块”呀,“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的疾”呀,甚至连马的“抛粪”、“绰尿”都要找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渲时”须注意什么都叮嘱到了,举凡对马的喂饲、骑使、休竭、保养,一切他认为可能有损于马之处无不想到说到,要确保“万无一失”,不惜“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总计有二十七条之多,而借马人也不得不耐心听完他宣读这“借马约法二十七章”,大概也算是他“不晓事”硬要借的报应。
叮嘱、唠叨总算到了尽头,眼看马就要被牵走,“二煞”中他又赶紧对“马儿行嘱咐叮咛记”:“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这就是他不得不借而“对面难推”的苦衷,要请马儿谅解,他怕得罪人要比借出马去的损失和后果更严重。“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看似对马说,实则从“伊”字看出是指东骂西:“你要是‘安’心打了它就是驴吊!”因为打在马身上,痛在他心上,所以骂得重,以此暗暗泄愤。但骂归骂,马儿还是要被牵走,所以又转为一声长叹,“哀哀怨怨,切切悲悲”,怨的是借者,悲的是马儿。“一煞”仍是对马说话。早晨借给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侧耳频频听你嘶”,也写得生动细致,盼、等之切,正说明不忍割舍。“柔肠寸寸因他断”,简直是割走了“心肝儿肉”。“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夸张更妙,几乎如江淹《别赋》所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了。
“尾声”是故事结局,借者要牵马离去,马主人的“心潮翻滚”也趋于高潮:“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是内心里的咒骂,短句重复,大有呼天抢地、捶胸顿足之痛:这太不合情理了! 太下得手了! 但他总算没有失去理智,刹那间又想到这还不是骂的时候(等他走后再骂不迟),还是马儿要紧:“恰才说来的话君长记”一句收拾起六、五、四、三其四“煞”,这是对借者的最后请求,只要能答应做到,就“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即一口气同意借给你。“讨价还价”,坚持到底。
细览全篇,可见说这套曲子是讽刺有钱人、吝啬鬼恐不确切。也不同于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那篇套曲撕下了封建帝王“神圣”的外衣,辛辣地讽刺了刘邦的装模作势,而还他无赖的本相。这篇《借马》的嘲讽则是有分寸的,重在幽默感,作者对小私有者的吝惜心理体验深切,养马者珍惜自己的马自可理解,只是这里对其吝惜过度作了漫画式的夸张放大。本篇通过马主人的自言自语和对借马人、对马儿说的话来表现故事过程,刻画人物性格心态。语言俗而不鄙,是当时口语的加工,不失元曲本色。篇中成功地运用夸张铺排等手法,形成幽默风趣的喜剧气氛。总之,本篇不愧为元代散曲中的一篇杰作,并影响到清代高腔小喜剧《借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