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019-05-21 可可诗词网-大学古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本篇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是柳宗元在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任上,写给四州刺史的诗。漳,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泰;汀,汀州(今福建长汀县一带)刺史韩晔;封,封州(今广东封川县一带)刺史陈谏;连,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刺史刘禹锡。②城,指柳州城。接,目接,即“看到”的意思。大荒,广阔的荒僻地区。③惊风,狂风。飐(zhan展),吹动。④薜荔(bi li闭力)墙,爬满薜荔的墙。薜荔,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可以缘壁而生。⑤重遮,层层遮蔽。千里目,远眺的视线。⑥江,指柳州城外的柳江。九回肠,屈曲很多的愁肠,比喻愁思百结。⑦百越文身地,指作者及四州刺史所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百越,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图案,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习。⑧犹自,仍然是。滞,不流通,阻隔。
        
        〔分析〕
        歌德曾说:“他们(指中国诗人)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中在一起的。”(《歌德谈话录》)中国古典诗歌确实常常离不开自然景物,但如细加辨析,我们又可以发现古典诗歌中又较少单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更多的是将景物描写作为一种手段,而实有所寄寓,所谓“诗三百篇,鸟兽草木,各有所托”即是此意。如《燕燕》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写燕儿双飞,自由自在,实是在衬托其时离别之人,身不由己,依依难舍;《黍离》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黍稷由“苗”而“穗”而“实”,则旅途的长远辛劳,心情的郁闷烦躁,就已尽在不言之中了。唐诗的写景寓意,更是成就卓著,妙思佳句,俯拾即是。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共八句,中四句都是写景,但诗人忧谗畏饥的无限愁绪,却已强烈地渗透于字里行间。
        柳宗元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秋,是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而遭贬谪的第十个年头。这年春天,他虽然奉诏回京,但旋又被排斥去更僻远的柳州。如今独立柳州城楼,面对一片“大荒”不毛之地,怀念十年来遭遇相同,这次又同时分别被斥逐去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的诸友,怎叫他不感慨万千,心潮如涌呢?“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正是极概括地写出了他其时其地的悲愤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让自己的悲愤直泻无余,而是将笔触转向了眼前的景物,一场急风暴雨中的景色,水池中的芙蓉,城墙上的薜荔,都在遭受着“惊风”“密雨”的摧残。这,自然是眼前实景,但诗人从众多的景物中特意拈出“芙蓉”、“薜荔”这两种《楚辞》中经常用以象征人格美好和芳洁的植物,其用意显然就不是一般的写景了。这不正是为政治革新而献身的诗人和他的战友们倍遭摧残的象征?“惊风”“密雨”不正隐隐暗喻着当时恶劣的政治气候给予他们的打击? 细心的诗论家早已敏感到其间的寓意,朱三锡即指出“惊风、密雨,有寓无端被谗斥逐惊怀之意,又寓风雨萧条、触景感怀之意”(《东嵒草堂评订唐诗鼓吹》);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也说“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辞》兰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残”。应该说,诗人在景物中的寓意,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其“寄慨遥深”这一点则是不会有偏误的。诗接着两句,岭树茂密,遮掩望眼;江流曲折,宛如愁肠,是写远景,虽不及前两句“寓意”深刻,但也生动地写出了身如囚拘,怀念战友而不得相见的痛苦不堪的心情,从而引出最后共来边荒而犹音讯难通的感伤。
        柳宗元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抨击时政,宣泻悲愤,但由于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故字里行间响彻着批判现实的激愤之音。“唐人写景,俱非无意,读诗者不可不细心体会也”(朱三锡语,同上)。

        〔评说〕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起势极高,与少陵‘花近高楼’两句同一手法。”
        翁方纲《唐七律诗钞》:“声调足,色泽高,直欲夺少陵之席。”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