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仲子

2019-05-21 可可诗词网-大学古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经》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
        ①本篇选自《诗经·郑风》,是女赠男的情诗。将,请。仲子,男子的名字。②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逾里,指越过里墙。③折,断。越墙而过,容易折断树枝。杞(qi起),柳一类的树。“树杞”,指里中栽种的杞树。④怀,怀念。⑤园,园圃。这里指园圃的墙。⑥檀,树名。
        
        〔分析〕
        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很大比重。这些爱情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心理,有的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将仲子》里的主人公是一个热情坦率的姑娘,她想念自己爱慕的小伙子,切望与他幽期约会,但又惟恐家人和旁人觉察,交织着矛盾的心理。诗中所表述的内容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将仲子”的“将”音羌(qiang),请求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将”只是个发语词。“仲子”是女主人公的爱人。“仲”在古代兄弟的排行中列第二,“子”是对男子的美称。因此,“仲子”亦可相当于今天的称呼“二哥”。全诗共有三章,每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大意是:请求仲子来看我时不要爬墙,不要折断树枝,并不是我爱惜这些树木,怕的是父母、哥哥和旁人反对、干涉、说闲话。这里姑娘表白得很清楚,自己深深地思念着心中的二哥(“仲可怀也”),但一再叮嘱心上人别爬墙、别折树,不是不想他来,只是要求他不要暴露形迹,不要惊动别人。言似拒之,实则招之,思之切、情之苦,溢于言表。这些朴实的、发自内心的独白,表明当时男女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已经受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如果自由谈情说爱,就会被家庭、亲戚、舆论看作违犯礼法。所以即使男女双方真诚地相爱,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如告父母”;“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也只能将爱埋在心底,向可畏的舆论低头。从这个意义上看,《将仲子》在表现男女情爱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
        《将仲子》和《诗经》中其他民歌一样,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那些简单而朴实的语句正是普通劳动妇女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丝毫没有矫揉之意、雕琢之痕。由于《诗经》中的诗本来是用来入乐歌唱的,因此联章复沓、反复咏唱也成了《诗经》民歌篇章结构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所谓复沓,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组成,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变换几个词,反复地咏唱。在《将仲子》这首诗里,每章只变换六个字,而且两个近义词,两个重复词。从“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到“无逾我园”,仲子是愈来愈接近了,但姑娘的忧心却愈来愈沉重了,这种一层深似一层的形式,在艺术上起到了充分抒情达意的作用,使主题突出,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鲜明深刻,产生了一种回旋跌宕的效果。

        〔评说〕
        王质《诗总闻》:“当是仲氏逞横,婉为辞以拒之。非敢有爱,而父母在上,已不敢专。弟虽可念,恐父母有责,吾兄弟皆有畏也。言不特吾得罪,汝亦得罪。次以兄为辞,次以人为辞,皆拒之辞也。”
        陈子展《诗经直解》:“述一女子遇一男子相挑诱,婉言而严拒之。当采自里巷风谣,无甚要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