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优异生何以要去美国

2019-12-20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上海市市西中学高三学生李昱文,是一位拔尖的学生,是我国应邀参加美国瑞澳尔克海军上将基金会物理训练班的五名中学生之一。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中国大陆来的天才学生。”回国后,美国的哈佛、普林斯顿等四所名牌大学都发信给他,进行问卷调查,并邀请其入学。当时,李昱文表示要在国内上大学。
        1986年上海市某重点大学在市西中学招收免试新生时,市西中学推荐了黄微和李昱文,但因李的分数记录不如黄,结果这所大学只招走了黄,李却落选了。市西中学樊校长闻讯后,再次专程赶到这所大学推荐,但大学仍以“摆不平”为理由拒绝了李昱文直升。樊校长生气地说:“你们只看分数,不看能力,只要第一名,不是真正要人才啊。”但在这种刻板的招生办法面前,樊校长无可奈何。在此时,美国哈佛大学再次邀请李昱文入学,并决定给他17000美元的奖学金。李昱文最终只得出洋留学。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又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表现为人才规格的模式化。学校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按同一标准招收新生,按同一标准考核新生,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这样一来,一些很有能力,很有前途的学生便会因为分数未能达标而被拒之于大学之外。分数,竟成了这些优秀学生的拦路虎。
        从社会原因来看,学校要顾及社会舆论,即要“摆平”。或曰:取了一个李昱文,如别的分数并不怎么样的、能力又不强的学生都来要求照此办理,怎么办?其实事情也不难办,如果真有第二个、第三个李昱文那样的学生接踵而来,经过考查确是优秀人才,那也不妨破格录取。如果有人想钻这个空子,滥竽充数,那也是难以得逞的。只要大学自己先“摆平”,把真正优秀的中学生招进来,是一件于国、于民、于校都有益的事情,那是不会出现什么“摆不平”的情况的。
        这个事例,又一次提醒我们,刻板的招生制度,实在该改一改了!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