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颓废的出世主义教育思想

2024-12-11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将老子“道”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引向脱离社会现实、追求个人精神解脱,成为一种消极的、颓废的出世主义教育思想。
        表现在教育目的上,就是主张培养具有无差别境界世界观、人生观的理想人物。他们能彻底理解和觉悟到复杂的世界和纷繁的人生都是无差别的,有此觉悟,就是有了最高的智慧。这是对老子“无为”教育目的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引向了“无差别”思想,企图使人们完全从社会生活中游离出来,超脱于现实各种矛盾之上。这当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空想。庄子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丑恶现象,感到厌恶,但不敢正视和企图逃避现实差别,并希图培养无差别思想境界的人,从而走向了悲观厌世的错误道路。
        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就是庄子的“三齐”、“四无”思想。“三齐”即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他完全混同了是非、善恶、美丑的概况、把它们等同起来,取消了其界限,这就必然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这是一种回避现实矛盾的诡辩,反映了没落的人生观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四无”即无己、无功、无名、无情。无己就是指完全物我两忘、不考虑自己的一切;不受任何外物牵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无功就是不追求个人的功劳。无名就是不追求个人的名位。无情就是对功名甚至自己的一切,都无动于衷,不动感情,不以好恶喜怒哀乐的情绪伤害自己的身心。
        庄子教育人们具有无己、无功、无名、无情的精神,是企图引导人们超脱“功”、“名”,做一个逃避现实的超功利主义者,他们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国家民族,只关心自己,把追求个人精神上的解脱当作唯一生活目的。
        对于如何培养理想人物,庄子也提出了一些教育原则和方法。第一、心斋坐忘。他要求人们心志统一,排除杂念,否定学、思、行,不仅排除感性知识,也排除理性认识和人的实践,只要求人孤守一颗虚静的心。第二,顺乎自然。他认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生来就如此的,人所应做的,不是增长自己的智慧,而只是用自己智力所能理解的来保养其智力所不能理解的,即不强求知识,顺乎自然而已。庄子这种教育原则,反对教育束缚人性,摧残人生,是可贵的;但由此否认教育的可能性。认为在人的智力发展、知识增长和个性形成中,教育毫无作用。它不是引导人们由愚昧变聪明、由落后变先进;而是使人们停留在原来愚昧状态中,结果走向蒙昧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第三,缘督为径。他认为,为了保全身体,养育亲人,最好的办法是做善事不求名声,做恶事不触犯刑律,处于善与恶、好与坏的虚隙之中。
        总之,庄子承袭了老子“道”的教育思想,并将之演变为一种消极的、颓废的出世主义教育思想,企图引导人们脱离社会现实,这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世家士族的改造,它进一步颓废、堕落,发展成为纵欲主义、享乐主义教育思想。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