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不顾细谨——《琵琶记》的细节疏误

2023-10-03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琵琶记》是元代戏曲家高明的作品,历来被尊为“南戏之祖”。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蔡伯喈奉父命进京赴试,高中状元后被丞相所迫入赘相府。时值家乡遇荒年,父母盼子不归,气饿而死。妻子赵五娘剪发葬亲,卖唱进京寻夫。最后夫妻团圆,一门受到朝廷旌表。这部戏曾因大力宣扬伦理教化而受到明代皇帝朱元璋的赞赏。然而也正是由于作者过分地突出风化和忠孝思想,不遗余力地要把全部情节都纳入这一主题,因而忽略了细节安排上的严密性.使这部人称戏文绝唱的作品出现了疏漏。
        第一点,《高堂称寿》中蔡伯喈为父母庆祝八十大寿。当时蔡刚刚新婚两月,按后文称其正当“青春年少”推算,应该不会大于30岁,其父母年龄应在五、六十之间,但作者为了突出蔡伯喈的孝,为了使他“父母在不远游”的理论顺理成章,渲染他离家的无奈,有意把蔡公蔡婆安排成生活不能自理的老迈昏花之人,凭白给二人加了二、三十岁,使父子、母子年龄相差犹如祖孙。于常理不通。
        第二点,蔡伯喈中状元后没有派人告知家里,入赘相府后也没有向父母说明情况,在京城滞留三年,没有只言片语传递。京城洛阳与蔡家所居的陈留相距很近,蔡伯喈又是孝子,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一去无音。作者本是要写蔡在京城处境为难,同时突出赵五娘独支家门的艰辛,然而“无信”这一缺笔却于情于理都难圆其说。
        第三点,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因思家而闷闷不乐。想回去探望,又怕牛丞相知其有妻在家不肯放行,只得暂时隐忍。作者忘记了在前文《官媒议婚》一场戏中,蔡曾将已有妻室的事告知牛丞相。只是,为了着力渲染蔡进退两难的境地,故设关节,结果前后矛盾。
        第四点,《散发归林》一出中,牛丞相听说女儿要随夫祭祀公婆,大发脾气。下人以“夫唱妇随”“行事以礼”等大道理劝解几句,牛丞相立即心平气和。这与他教训女儿时表现出的专断,逼婚时表现出的蛮横作风极不相应。作者欲显示伦理教化攻无不克的神力,人为地安排了牛丞相的转变,破坏了人物性格的一贯性。
        《琵琶记》是高明仅存的一部戏剧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细节上的不够细密多少影响了作品的成就,至少是白璧微瑕,后人在称赞《琵琶记》时,也对这方面的疏漏表示了遗憾。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