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杨少尹序》原文、赏析和鉴赏

2024-06-27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杨少尹名巨源,字景山,官至国子司业,因年老而请求退休还乡,所以韩愈作了这篇序文送他。他退休后仍担任家乡河东邵的副长官,所以称为“杨少尹”。

序文是赠杨少尹的,但开篇却不直接说杨,而讲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俩的故事。二疏是西汉时人,同在朝廷任官,因为年纪老了,便在一个早上辞掉官职,回到家乡。当时公卿大夫设宴相送,在城门外饯行,车子多到数百辆,路旁观看的人,不少叹息落泪,称赞他们的贤德。《汉书》既已把他们的事迹立传,后世善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现在还耀人眼目,清晰得就像前不久发生的事情一样。韩愈借古人的事情来张大其辞,先树起一个榜样,然后再谈杨少尹辞职还乡的事。

国子司业,是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的副主管。杨巨源本以精通《诗经》教授学生,一旦年纪到了 70岁,就告禀丞相,离职还乡。世人常说古代和当今的人不能相比,现在杨巨源和疏广、疏受的志向,难道又有什么不同吗? 杨巨源离职的事本来很平常,可是一与汉代的古人相提并论,就觉得有些非同一般了,无形中抬高了杨巨源的人格形象。但至此仍然是泛论、概述,下文有进一步铺叙、对比。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时韩愈在长安任吏部侍郎,所以说“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没有亲自去送行,反而给下文留出了许多余地,所以这五个字不是随意写上去的。作者说,不知杨先生离去的时候,城门外送行的人有几位,车几辆,马几匹? 路边观看的人也有知道他是贤人而赞叹的吗? 而史官又能不能广为宣传这件事,为他在二疏之后作传,使得他的离去不觉得太冷落? 当今世上没有善于绘画的人,画与不画,倒可以不去管它。而我听说杨先生辞职时,丞相爱惜他,让他担任河东郡的少尹,好不中断他的俸禄,还作了诗歌来勉励他。京城里擅长作诗的人也写诗唱和。可又不知道二疏辞官的时候,有这样的事吗?古今人到底一样不一样,还是没法知道啊。整段皆为想象之辞,却生动曲折,婉转有致。清人储颀说:“凭空撰出‘不知杨侯去时’一段,又转出‘不知二疏’云云,奇幻极矣。要写杨与二疏之同,反从未知其同与不同以极写其同。”(《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 映衬连带,手法极其纯熟,把本来很平淡的事,叙述得极有波澜。

最后以杨少尹与中古时候的士大夫相比,说那时候的士人往往以官为家,一旦免职就无处可归。而杨先生是刚刚成年,就通过乡试中举,在州县长官为中举者举行的宴会上唱着《小雅·鹿鸣》的歌,来到京城。如今他回家乡了,指着某棵树说:“那是我父亲亲手种的;某条河,某座小山,是我童年时钓鱼游玩的地方。”乡中之人没有不敬佩的,都教导自己的子孙,以杨先生不忘故乡为榜样。古代人所说的“乡先生”,去世之后可以附祭于土地神的,大概就是杨先生这样的人吧? 大概就是杨先生这样的人吧? 想象贴切生动,叙述细腻委婉,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最后以问句作结,口气是不确定的,又加以重复,余音悠长,文止而意不尽,颇有诗的韵味。

文章妙处,全在于凭空结撰。送别之时,回乡之后的景象,娓娓道来,无不令人历历如亲眼所见,遂使杨少尹可敬可亲、平和恬淡的性格跃然纸上。细想通篇并无一句是实写,但又令人觉得句句是实言。作者因病未能去送行,本是写序的大不利处,反而成了作序的大有利处,一任想象驰骋,笔力雄厚,游刃有余,言皆成理,举重若轻。清人刘熙载的《艺概》说,韩愈文章有两种,一是所谓“昭晰者无疑”,“行峻而言厉”者,一是所谓“优游者有余”,“心醇而气和”者。此文无疑属于后者,然而在这种看似不经意中,却蕴含了极深的功力,不是大手笔是做不出这样的“小文章”的。

作品的层次清楚,结构谨严,起落之处不着痕迹,深得触手而发、左右逢源之妙。此外,韩愈还有一篇虚构的《毛颖传》和一篇写实的《论孔戣致仕状》,与这篇文章主旨相近。都是叹息人材之不尽其用的。本文用汉之二疏来比杨巨源致仕的“落漠”,与《毛颖传》“秦真少恩”的感慨异曲同工。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字数:2053 吴鸥
关永礼 主编.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70-7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