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吕医山人书》原文、赏析和鉴赏

2019-06-04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韩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盖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韩愈提倡的是儒家思想,因而他将阐发“圣人之道”视为己任,所以在奖掖后进者时也是始终不渝地依从这一点。

这是一封给后进者的复信。此信的写作时间不详,有人说是在元和十三、四年,也有人说是在长庆二、三年,不论哪种说法,此时的韩愈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在当时已很有名气,所以有不少人到他门下来求教。吕医是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故曰“吕医山人”。他在访韩愈时自感受到了冷遇,颇为不满,写了一封信指责韩愈,韩愈便给吕医复了这封信。

全信可分两部分,先是阐明自己于道的观点,然后表明自己对吕医的态度。我们切不可把此文看成是一般的往来书信,这是韩愈在借题发挥,运用书信这种简便文体,利用复信的机会,来宣讲自己崇尚“圣人之道”的主张。

给一个对自己怀有不满情绪,对问题又缺乏全面认识的人写回信,既要在信中消除对方对自己的误解,又要点拨对方在认识上的偏颇,的确是个难题,然而韩愈写起来却得心应手。

信的开头先引了对方来信的观点——“不能如信陵执辔者”。面对吕医对己的不满,韩愈不是生硬地反驳,而是委婉地解释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得知看守东门的老人侯嬴有才识,便亲自驾车去接他,这个举动成为礼贤下士的佳话。韩愈便从这一具体之事入手,将事铺开,却又不是单纯地以事论事,而是以事论理。信陵君等人“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他们是借士来扩大自己的声誉、势力,在诸侯中显示力量,使天下人倾倒;而自己“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以道结友,以道诲人,提倡“圣人之道”。用比较方法说明因为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目的不同,与信陵君等人的作法,当然也就不同了。这样不仅讲清了“不能如信陵执辔”的原因,也指出了这种看法是浅薄的,这正是“以吾子始自山出”,“恐未砻磨以世事”,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所致。在谆谆开导的同时,特别赞扬了吕医“朴茂之美意”的品德,使对方在接受自己观点时,能做到平心静气。在对方平息了怨气之后,再进一步地分析世事,“方今天下入仕……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指出这种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风气使国家“日入于衰坏”。自己决定“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推荐象吕医你这样的不顾个人得失,决不趋附于他人的人到朝廷里去“争救”国家。表明了自己并非要冷待吕医,而是要举荐他。这与信陵君等人又不相同,战国公子们是为己求士,而我韩愈则是为国荐才。在此,韩愈晓之以理,感之以情,达到了讲“道”的目的。

韩愈不仅要宣讲“道”,还要鼓励后进者与自己一同去做。他所提倡的“道”,不仅是儒家的思想,而且也含有不趋炎,不奢华,不虚假的作风。对于吕医“衣破衣,系麻鞋”的朴素打扮;“率然叩吾门”,“能责不足于我”的坦诚性格;“不肯阿曲以事人”的耿直为人,大加赞赏,充分肯定,这就使对方在心理上得到平衡,使其能听取不同意见,而后再中肯地指出“议虽未中节”的不足,给对方以指点。最后,真诚地表示自己将象齐人接待管仲那样,用香草煎汤的“三浴三薰”方法来接待吕医。对这种坦率、诚恳、礼貌的作法,还能有什么不满呢? 使对方在心悦诚服之中接受韩愈的主张,并得到鼓舞。

全文以委婉的语气,有力的辩析,真诚的态度消弥了双方看法的隔阂,平息了对方心中的不满,鼓励了后进去师道,的确是一篇好文章。

从此文中,还可以看出韩愈奖励后进的作法是: 只要是一个按“道”行事的人,一定诚恳相待,决不因自己是前辈而傲视后进,也不因对方的某些责难便摈弃异己。难怪当时韩门弟子众多,这也许就是古文运动得以推广深入的原因之一吧!

字数:1870 陈初
关永礼 主编.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109-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