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赏析和鉴赏

2019-06-04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韩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其哀之,命也; 其不哀之,命也; 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韩愈一生中,为功名奋斗多年,但他求仕一直不顺利。大概从贞元四年或五年开始参加进士考试,前三次均不第,及至贞元八年 (729) 始中进士。根据唐代考试制度规定:“唐进士礼部既登第后,吏部试之,中其程度,然后命之官”(《答崔立之书》题注),这就是说,经过礼部录取的进士,还需经过吏部博学弘辞的考试及格,方有做官的机会。但韩愈连续三次参加吏部博学弘辞考试均不中选。此间,韩愈连遭打击,内心极其痛苦,但他的态度还是倔强的。他不断向达官要人们上书或递送文章,一方面竭力抬高对方,以求得对方的欢心; 一方面表白自我的本领和才华,求其哀怜,企图引起他们的重视,得到关顾。《应科目与人书》就是韩愈第一次参加博学弘辞考试时(贞元九年)写给韦舍人以求引荐的信。这封书信在韩愈的同类书信中,可认为是气格较高,艺术性也较强的一篇。

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要向别人求乞举荐,又要高自位置,以表明自己不是摇尾乞怜。一般说来,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是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但作者却在一篇仅二百几十个字的短信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着实令人惊叹。

托物自喻,委婉含蓄,是此书信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

作者写信的本意是抒怀述志,以求举荐,但书信中却避开此事,通篇设喻,虚构了一个困在浅滩上的蛟龙的故事。起句总领,揭示出“怪物”(蛟龙,下同)本领之大,非普通鳞甲之类动物所能比。实以此表明自己出众的本领及才华。“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为㺍獭所笑。”暗示自己怀才不遇,求仕的艰难。然而这个怪物依仗自己与众不同,在陷入困境时仍说:“烂死于泥沙,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这里作者以气骨矫矫、不肯乞怜的怪物自喻,把自己内心中的孤高自恃,坦露在具体形象之中。文章至此,作者写信的意图尚未表明,于是再起波澜:“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真是情急意切,“怪物”求助“有力者”“转之清波”的阵阵鸣号,声震耳鼓,撕心裂腑。这显然是作者在向对方求乞恳托,可谓声声凄楚,句句刺心。此后又以“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者,亦命也”三叠作结,把书信中的感情推向了最高潮。这里既有失意的孤独郁闷,又有怀才不遇的慨叹,正是“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感二鸟赋》)的不平之鸣。为求仕,他对现实心怀愤懑之情,却不得不向权贵们乞怜,这正是他当时急于求仕,不甘于终身埋没,或沉沦下僚的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韩愈杜撰的这个故事,情节曲折有致,作者的感情波澜也随之起伏流泄。信末尾,作者用“愈今者,实有类于是”一句归结自己,点明求荐之本意。

从通篇书信来看,这种贴切得体的托物自喻,使文章委婉含蓄,而又转折变化,比平铺直叙直接地恳乞于对方,更有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效果也自然要好得多。

韩愈此文所以用喻体的写法,是和他当时的处境及复杂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他多年求仕,屡遭失败,心中的不平之气,自然愈积愈炽;但急于求进,使他又不得不投靠权贵。矛盾之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既表达了自己的求荐之意,又不失“我志”。卑中有亢,寄慨遥深,这正是作者高妙的写作技巧之所在。

韩愈是我国古代运用语言的巨匠之一。他的文章词汇丰富,语言精练,句子结构灵活多变。随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需要,语言的自然音节屈折舒展,这一点,从《应科目与人书》中可见一斑。

书信中,作者注重文字的精练,生动。如开篇“其得水”句,寥寥数笔,“怪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句式上,作者注重转折复句的运用。如“然其穷涸”、“然是物也”等句,有助于表达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波澜叠起,意趣横生。此外,“一举手一投足”的反复照应,“其哀之,命也……”句中排比修辞的运用,形成了文章连贯的气势。语言的双关性也是这篇书信的一个特色。它一面叙述故事,同时又要含蓄地表明作者恳乞的意图,启发对方了解它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其后,点出“愈今者,实有类于是”,言简意明,使人顿生怜才爱物之心。文末以“阁下其亦怜察之”收束,表明求荐本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愈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对当代口语进行提炼,创造出了许多凝练的语句,有不少已成为成语。如此信中的“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一直沿用至今,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

字数:2098 舒翊
关永礼 主编.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124-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