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这首诗写作的具体年代不详,大概作于诗人在遭权奸谗毁离开长安之后。
金陵即是现在的南京。金陵城西楼又叫“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经登临吟咏而有此名,楼在城西覆舟山上,所以又称作“西楼”。诗叙写了诗人夜登金陵城西楼所见所感。
诗的头两句说,在一个凉风习习的秋天静寂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了西楼,远望江、浙一带的风景。“凉风发”,交代了时令是秋天。“望吴越”,道出了登楼的目的。一个“独”勾勒出诗人此时形单影只、孤寂惆怅地流连于秋夜的心境。
三、四两句写景。上句写诗人从西楼向下俯瞰,只见江水里白云、空城的倒影因为水波的涌动而摇曳生姿。下句写诗人从西楼向上仰观,但见晶莹澄澈的露珠,好象从秋月中滴出一般。这两句写得意象奇妙,情趣盎然。不说影动却说白云、空城“摇”,不说月照白露却说白露径直就是从月中“滴”出似的,鲜明地反映了诗人敏锐的捕捉力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他将原先几乎静止的画面点化了,驱使一个妙趣天成的境界在他的笔下活现了出来,夜静江清,露白月明,境界全出。
大自然是多么纯静,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 于是诗人在这氛围中静静伫立着,而眼前的秋景竟搅动了他的情思,他思索着,沉吟着,久久没有归去。诗人是在想些什么呢?“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只能在慨叹之后神游往昔,与古人遥遥“相接”,可是,这样的知音也是“眼中稀”啊! 这一方面显现了李白恃不羁之才而傲视古今的气概,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感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的悲凉与怅惘。同时,这五、六两句也起到了照应题意,引出下联的作用。
“解道 ‘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玄晖,指的是南朝齐的著名诗人谢朓。此人是“竟陵八友” 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与谢灵运合称为“二谢”。他家世显贵,才华出众,善作五言诗,主张创造新体;历任京官以及宣城太守等地方官,后因遭人诬陷,下狱而死。李白对谢氏十分推崇仰慕,他曾经吟咏道:“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清人王士祯在《论诗绝句》中说李白 “一生低首谢宣城”,这不仅是因为谢氏的诗才,也因为李白与谢氏有遭际的相似之处,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遂把谢氏引为同道和知己。“澄江净如练” 是谢氏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中的著名诗句,当时,谢氏受人倾轧而被迫离开“京邑”——建康,亦即金陵。在这首诗中谢氏通过对金陵壮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此时的李白亦联想到自己与谢氏同样遭人谗毁,被排挤出“京邑”的遭际,使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于是他满怀幽愤,吟出了这样的诗句,说: 我最能理解谢氏“澄江净如练”这样的诗句,每当吟咏起他的诗句,使人深深地怀念他,永远地敬慕他。
联系“古来相接眼中稀”,最后两句诗中似乎还隐含着另一层更深的含义。诗人李白对谢氏“长忆”,也见出当时能够理解李白心意的人是何等之少,令他只能对早已作古的诗人小谢表达自己的心情,似乎也在渴望那位与他“心心相印” 的诗人能够理解他。诗人此时也许还在想,我今天长忆小谢,后世会不会也有人来“长忆” 自己呢?这样读来,诗人借诗句流露的那份无奈的情绪与那种深沉的希冀,令人觉得含意隽永,回味无穷。
小谢曾经说过:“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很多诗音节和谐,清新隽永,妙趣天成,呈现出一种澄净的自然美,宛如朵朵出水芙蓉,令人喜爱。对小谢极力推崇的李白,可以说深得小谢诗的精髓和神韵,且又有创新。这首诗写得自由舒展,如行云流水。诗人叙写秋夜登临眺望,时而描绘秋景,时而抒发胸臆,时而赞叹古人,似信手写来,不屑雕琢,不受格律束缚。全诗围绕“月下吟”,丝丝入扣,一意贯之,浑然天成,达到了精妙的境地。
-
梦, 精神抗争的诗化——《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2020-02-28]
-
李白诗词《清平调词三首》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栖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夜啼》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关山月》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