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说李白是道教徒也好,说他骨子里儒家经世济国的入世思想也好,总之,一个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人,如果没有一丝一毫的出仕之心、没有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的 “鸿鹄之志”,那是不可能的。至于这种“鸿鹄之志”能否实现,那就又当别论了。

李白是一位飘逸的诗仙。读他的诗,令人想起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士,飘飘然也有凌霄之意。然而,真正的李白一生一世也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换句话说,大济苍生、一展经伦抱负始终是李白人生的主题和诗歌的主题。

不幸的是,李白是诗歌王国的天仙,却未必是经世济国的良才。天真浪漫的诗人当然不懂得如何玩弄家国的权柄。因此,李白虽也“发迹”过:供奉翰林,得到过皇帝的 “恩宠”,但却从来没有机会施展他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图。浪漫的理想和这种理想之不能实现的矛盾,始终折磨着这位诗仙。《永王东巡歌》 的第二首,就是这种矛盾、痛苦心情的写照。

“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西逃蜀地,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积蓄力量,以抗敌为名,行篡位之实。李白时在庐山,欣然接受李璘之召,以为此番真是建功立业的良时,参加了李璘的幕府。《永王东巡歌》 就是做王府幕僚时写的。其时全国烽烟四起,“三川”原为河南郡,此处指素为东都的洛阳。洛阳正是狼烟滚滚、胡虏似麻之时,这种情况与晋怀帝(“永嘉”是其年号) 时刘曜陷洛阳、百官士庶死伤无数、中原衣冠仓皇南奔之事何其相似! 这种家园沦陷、官民遭戳、宫室毁坏、胡尘遮天的惨景怎能不使素存报国之志的李白心肝如焚!

历来文人当战乱之际,苦叹报国无门,可是,其中不同样也产生过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吗?于是,诗人发出了要求自试的呼吁: 倘若能用谢安这样的文人,谈笑之间,何愁胡沙不净? 这里,诗人自比曾隐居东山 (今浙江上虞) 的东晋政治家谢安(字安石),希望自己能被重用,象谢安那样从容不迫地指挥士卒大败敌人。

毕竟是李白! 在这首请求自试的诗中,虽然李白满怀了不遇的痛苦,但依旧可以见到李白气吞长虹、睥睨万夫的风采,而没有给人丝毫的乞求恩赐之感。

但也毕竟是政治上(毋宁说是权术上) 幼稚的李白! 就因为他写了这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当李璘败后,被诬为羽翼永王李璘觊觎国器,因而被流放夜郎,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室权力倾轧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