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送友人》原文、鉴赏和解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维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写景发端而不提送别,前人或评为“斗绝”或赞以“逆起神韵超迈”。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同样以对偶句先写景,而不提送别;“斗绝”、“逆起神韵超迈”之类的评赞,也未尝不可以用。然而前者所写的是被送者要去之地的景,后者所写的是送别之地的景,命意谋篇,各有特色。王维把被送者要去的地方写得那么优美,意在鼓励他愉快地去,做一番事业;所以用“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结束全诗。李白写送别之地山横水绕,则表明“此地”尚堪留恋,笔端饱含惜别之情;所以以下六句,全都是惜别之情的自然流露。
如果友人此去有一个较好的归宿,象王维所送的“李使君”那样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去做官,那就不会有太多的惜别之情,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做出成绩。李白送的这位“友人”却连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他之所以要走,并不是已经有了什么归宿,而只是去寻找归宿。所以在送行之时,就充满了惜别之情。“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刹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蓬草被风吹散,便飞转无定,古人常用以比喻飘流无定的游子。“一为别”就成“孤蓬”,亦自可伤;而“孤蓬”之“征”遥遥“万里”,究不知落脚何处,就更令人百感茫茫。当然,此时还在告别,“友人”并没有走;“孤蓬万里征”,只是想象中的情景。然而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此地”“一为别”想到即将出现的“孤蓬万里征”,其惜别之情,不是已经见于言外了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通过“浮云”与“落日”表现“为别”之时双方的心理活动,情景交融。“浮云”的“浮”与“游子”的“游”有相似之处。“浮云”没有根,随风飘浮,不由自主,也靡有定止。“游子”看见“浮云”,大概是联想到了与之相似的命运吧!“游子”与“浮云”之间还有一种联系,那就是《古诗》里所说的“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那么,在那“游子意”里,是不是也还包含这样的内容呢?“落日”也是“为别”之时所见的景,但又兼写时间。因为“一为别”就“孤蓬万里征”,所以尽量拖长“为别”的时间;直拖到红日西落,再无法俄延了!这是一层意思。陈后主《乐府》云:“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诗句也许还可以包含这一层意思。总之,诗人没有直说“游子”有什么“意”,“故人”有什么“情”,只用“浮云”与“落日”触发读者的联想,手法很高明。
以上两联都是写未别之时的惜别之情。惜别已到“落日”,不得不别,这才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收束全诗。“兹”字近接“落日”,指“兹时”;遥承首联,指“此地”。李白在前面已经写了“游子意”和“故人情”,故不再从正面写人,而只从侧面写马。当“挥手自兹去”之时,连两位友人所骑的马都因彼此分奔而萧萧长鸣,倾吐离情别绪,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么样呢?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选了这首诗,评论说:“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意在不尽矣。太白犹不失斯旨。”“不尽”的特点,在这一首诗里的确表现得很突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维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写景发端而不提送别,前人或评为“斗绝”或赞以“逆起神韵超迈”。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同样以对偶句先写景,而不提送别;“斗绝”、“逆起神韵超迈”之类的评赞,也未尝不可以用。然而前者所写的是被送者要去之地的景,后者所写的是送别之地的景,命意谋篇,各有特色。王维把被送者要去的地方写得那么优美,意在鼓励他愉快地去,做一番事业;所以用“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结束全诗。李白写送别之地山横水绕,则表明“此地”尚堪留恋,笔端饱含惜别之情;所以以下六句,全都是惜别之情的自然流露。
如果友人此去有一个较好的归宿,象王维所送的“李使君”那样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去做官,那就不会有太多的惜别之情,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做出成绩。李白送的这位“友人”却连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他之所以要走,并不是已经有了什么归宿,而只是去寻找归宿。所以在送行之时,就充满了惜别之情。“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刹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蓬草被风吹散,便飞转无定,古人常用以比喻飘流无定的游子。“一为别”就成“孤蓬”,亦自可伤;而“孤蓬”之“征”遥遥“万里”,究不知落脚何处,就更令人百感茫茫。当然,此时还在告别,“友人”并没有走;“孤蓬万里征”,只是想象中的情景。然而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此地”“一为别”想到即将出现的“孤蓬万里征”,其惜别之情,不是已经见于言外了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通过“浮云”与“落日”表现“为别”之时双方的心理活动,情景交融。“浮云”的“浮”与“游子”的“游”有相似之处。“浮云”没有根,随风飘浮,不由自主,也靡有定止。“游子”看见“浮云”,大概是联想到了与之相似的命运吧!“游子”与“浮云”之间还有一种联系,那就是《古诗》里所说的“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那么,在那“游子意”里,是不是也还包含这样的内容呢?“落日”也是“为别”之时所见的景,但又兼写时间。因为“一为别”就“孤蓬万里征”,所以尽量拖长“为别”的时间;直拖到红日西落,再无法俄延了!这是一层意思。陈后主《乐府》云:“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诗句也许还可以包含这一层意思。总之,诗人没有直说“游子”有什么“意”,“故人”有什么“情”,只用“浮云”与“落日”触发读者的联想,手法很高明。
以上两联都是写未别之时的惜别之情。惜别已到“落日”,不得不别,这才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收束全诗。“兹”字近接“落日”,指“兹时”;遥承首联,指“此地”。李白在前面已经写了“游子意”和“故人情”,故不再从正面写人,而只从侧面写马。当“挥手自兹去”之时,连两位友人所骑的马都因彼此分奔而萧萧长鸣,倾吐离情别绪,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么样呢?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选了这首诗,评论说:“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意在不尽矣。太白犹不失斯旨。”“不尽”的特点,在这一首诗里的确表现得很突出。
今日更新
-
梦, 精神抗争的诗化——《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2020-02-28]
-
李白诗词《清平调词三首》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栖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夜啼》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关山月》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