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寄崔侍御》原文、鉴赏和解读
宛溪①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②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③,过客难登谢脁楼④。
此处别离同落叶,明朝分散敬亭⑤秋。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崔成甫的。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即将离开宣城而南游,时间当在暮秋季节。
首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更何况“去国长如不系舟”呢?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则内心的矛盾、痛苦可想而知。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敬亭山的秋天里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愈发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大概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出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②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③,过客难登谢脁楼④。
此处别离同落叶,明朝分散敬亭⑤秋。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崔成甫的。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即将离开宣城而南游,时间当在暮秋季节。
首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更何况“去国长如不系舟”呢?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则内心的矛盾、痛苦可想而知。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敬亭山的秋天里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愈发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大概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出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今日更新
-
梦, 精神抗争的诗化——《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2020-02-28]
-
李白诗词《清平调词三首》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栖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夜啼》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关山月》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