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灞陵行送别》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这首送别诗约作于天宝三载(公元744)李白在长安时。从长安向东南走三十里,即是汉文帝的陵墓——灞陵,灞陵之下便是奔腾不息的灞水。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送别的场所。因此,题名《灞陵行送别》,自然比一般的送别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
        开篇二句点明送别地点,借浩浩奔流的灞水烘托惜别之情,既与诗题相关合,又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下来两句转写“灞陵亭”周围的景色。“古树”与“春草”对举,前者已历尽沧桑,后者方嫩芽初吐;历尽沧桑者枯而无花,令人感到荒凉;嫩芽初吐者令人想起“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诗句,从而加倍地感伤。可以说,这里从上到下,从古老之树到初生之草,到处布满了令人“伤心”的气息。如果说,这两句主要是就空间范畴而言的话,那么,下面两句便将视线转向了悠远的时间范畴。从“问路歧”,自然引出“王粲南登之古道”。想当年,建安诗人王粲为避战乱,曾沿这条道路南行,写下了“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有名诗句,四百多年以后,李白送友又走上了这条古老的道路,面对将要远行的友人,面对如此景色、如此气氛,他怎能不回望长安而生出无限悲凉之感呢?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由怀古自然过渡到伤今,从景色来看,诗人将唐室宫阙设置在落日浮云的背景中,使之带上了某种象征色彩,令人隐约感受到包围着“紫阙”的幽暗、荒凉气氛,联想到唐王朝日暮黄昏的衰颓趋势;从所用词语来看,浮云在古诗中常用以比喻奸佞蔽主,这里无疑包含这层意思,但表现得隐微含蓄,令人读来,如雾中看花,但又真切可感。“正当今夕断肠处”,一个“断肠”,将上文所写统统包举在一起,深刻地展现了诗人极度痛苦的心境;可是偏在这肝肠痛断的当口,那催人上路、音调哀切的“骊歌”又回荡在空中,这怎能不使诗人愁上加愁呢?一个“不忍听”,将诗人内心的悲凉、伤感和愁闷推向顶端,虽仅短短三字,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始于送别,终于送别,其间围绕灞陵,通过写景、怀古、伤今等多方面的展开,将诗情步步推向高潮,大大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量。全诗气势浑灏流转,格调苍凉激楚,境界高远阔大,内容丰富深厚,读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